新華社太原5月13日電 題:蹚出新路子 書寫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朱基釵,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
巍巍太行,綿綿呂梁,群山疊翠,汾河蕩漾。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進農村、訪農戶、看企業、察改革,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調研。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時隔3年再次到山西考察調研。他深情地說:“到中央工作后,我一直關注著山西。”
他對山西這些年來在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綜合改革、生態保護、民生事業、管黨治黨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勉勵山西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努力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忘憂草,脫貧寶”
“總書記,再過一個月這地里的黃花就到了盛花期,到時候一片金黃,可喜興了!”
溫暖的陽光灑在廣袤的田野上,大同市云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里的黃花苗已經長到尺把高,向著天空伸展開綠油油的葉子。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田間,望著眼前這一片希望的田野,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抵達山西考察調研,首站來到大同。他強調,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一下車,總書記就直奔田間,深入了解當地黃花產業發展情況。
黃花又名萱草、忘憂草,既能食用,也能藥用。大同黃花種植有600多年歷史,近年來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年產值達9億元,帶動了1.5萬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正如古話所講:“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
村民們正在地里除草、松土,看到總書記來了,興奮地圍攏過來,高聲向總書記問好。
習近平同大家攀談起來:土地是不是流轉了?一畝地能給多少錢?加上做工,一年下來能賺多少錢?
大家告訴總書記,土地流轉后每畝地一年收入500元,在這里做工一天還能賺150元。這些年,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去年帶動貧困戶戶均收入1萬多元。
“原來不敢多種,現在基地辦了加工廠,烘干、加工、儲藏、銷售都不愁了,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村民們興奮地說。
聽了大家的“致富經”,習近平十分高興:“我上個月去了陜西秦嶺山區的一個村叫金米村,那里種木耳形成了產業化,我稱贊他們是‘小木耳大產業’。你們這里也是‘小黃花大產業’,很有發展前途。”
他叮囑當地干部,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黃花這個產業,讓它成為鄉親們致富的一個好門路,變成群眾的“致富花”。“共產黨人就要為民辦事、為民造福,要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大同,黃花相關產品已經形成系列。黃花產品展廳里,黃花干、黃花醬、黃花餅、黃花制作的化妝品等各色產品琳瑯滿目。通過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綜合效益,當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條幸福路。展廳墻上貼著“忘憂草,脫貧寶”標語,生動詮釋了黃花種植給鄉親們帶來的好處。
習近平細致察看黃花產品,感慨地說:“就是要立足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大同黃花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鄉親們富而忘憂。”
12日下午,山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向總書記匯報了他們“將產業發展貫穿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全過程”的發展思路。
習近平強調:“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更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離黃花種植基地不遠的西坪鎮坊城新村,是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村,近年來依靠易地扶貧搬遷和產業扶貧實現了穩定脫貧。
一排排白墻飛檐的平房小院,透出晉北傳統民居的特色,樸素大方,整齊有致。
沿著寬敞整潔的水泥路,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新村。
村黨支部書記劉世貴告訴總書記,從2018年起,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的210戶村民從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鹽堿地上的土窯洞陸續搬到這里,鄉親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走進村民白高山家,院子里種的蔬菜瓜果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這是西葫蘆,這是黃瓜,這些西紅柿已經開始掛果了,那兩棵是蘋果樹。”白高山如數家珍。
“這些果菜夠你們一家吃了。”總書記笑著說。
從客廳到廚房,從臥室到衛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十分詳細。午后的陽光灑進小院,房間里更顯明亮。吊頂、白墻、地磚,冰箱、彩電、燃氣灶,與過去的土窯洞相比天壤之別。
白高山拿出一張老照片給總書記看,那是他搬進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窯洞。
習近平接過照片仔細端詳,問道:“現在這房子住進來花了多少錢?”白高山告訴總書記,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只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新房。
“搬出來后家里主要做什么?收入怎么樣?”習近平接著問。
白高山的兒子白利軍告訴總書記,搬到新村后,他在政府資助下上了職業培訓學校,當起了電焊工,去年收入4萬多元。
“現在外村姑娘都愿意往這嫁了吧?”總書記笑著問。
“可不是!如今生活好了,人家也愿意來了。兒子原來一直打光棍,去年找到了媳婦,今年我們老兩口抱上了孫子。”白高山笑得合不攏嘴,“蓋房子,娶媳婦,這是我們莊戶人家一輩子的大事。我們打心底感謝共產黨!”
“共產黨就是為老百姓謀幸福的,現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稅、不收費、不交糧,還給困難鄉親送醫送藥、建房子、教技術、找致富門路。”望著幸福的一家人,習近平問道,“你們往后還有什么打算?”
“就是希望日子越過越好。”白高山說。
“一定會越過越好!更好日子還在后頭呢!”總書記的話引來滿屋歡笑聲。
在12日下午舉行的匯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山西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山西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但仍有2萬多貧困人口沒有脫貧,有12萬多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和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要做好這些貧困人口脫貧工作,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強化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初夏時節,汾河水勢初漲、碧波蕩漾。
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去年剛剛通車的晉陽橋橫跨碧水之上,橋上車流不息,汾河兩岸綠意正濃。
12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和城市環境建設情況。
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親河。2000多年前,古人就在這里留下“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的優美詩句。然而,一個時期以來,由于流域內礦產過度開發,生態遭到極大破壞,汾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一些河段甚至出現斷流。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就強調:“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他要求山西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方面采取超常舉措,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將近3年過去了,山西是否拿出了“超常舉措”?效果又如何?
站在汾河岸邊,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展板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介紹。
“九河”,是指汾河在太原市區的9條主要支流,曾因生產生活污水直排河道而淪為臭水溝。圍繞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近年來太原市實施了“九河”綜合治理工程,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并舉”。
太原市有關負責同志詳細匯報:“我們嚴格流域節水,重點對大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對流域的13個超采區進行治理,地下水位已連續10年回升;汾河入黃口水質去年底穩定退出劣Ⅴ類;通過生態景觀建設,九河水系南北兩岸綠化帶從無到有,擴寬至15米。”
聽到汾河逐步實現了“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總書記頻頻點頭:“真是滄桑巨變!太原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三面環山,一水中分’的美譽,如今錦繡太原的美景正在變為現實。”他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系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系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
汾河兩岸,天朗氣清,和風習習,遠處的西山清晰可見。水面上,一些皮劃艇運動員駕駛著紅色小船疾馳而過。
總書記沿汾河東岸步行察看,不時駐足凝望:“過去都是忙著搞‘路橋隧、鐵公機’,現在縣一級都很注重城市的綠色改造,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城市建設水平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質,要堅持不懈抓下去。”
他在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的美景,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山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你們這里是華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他特別強調要弘揚“右玉精神”:“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
“努力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來”
山西是我國第一產煤大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為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產業單一、結構不合理問題也十分突出,轉型發展任務十分緊迫、十分艱巨。
新時代,黨中央賦予山西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任務。山西成為全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考察,希望山西“用好這一機遇,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2019年5月,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支持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
改革創新、轉型發展進展如何?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進行調研。“這項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調研時提出的課題。這件事,我始終很關注。”
展廳里濃縮了山西“鳳凰涅槃”的不凡歷程:體制機制改革、科學規劃布局、改善營商環境、培育現代產業體系……一項項“硬核”科技成果,直觀地展示了示范區培育新興產業集群取得的新進展。總書記看得十分仔細。
“山西曾一煤獨大,興于煤也困于煤,經濟結構過于單一,對自然生態破壞嚴重,也一度對政治生態造成惡劣影響,教訓十分深刻。”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對山西來說,轉型發展既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的戰略謀劃,不能等到資源枯竭了再來搞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寄予厚望,“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車間里,齒輪飛轉,機器轟鳴。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企業,實地察看轉型發展的案例。
光亮機組前,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望,一條條薄如紙頁的亮銀色箔材,正隨著開卷機向高溫退火爐里緩緩傳送。
正在生產的是一種超薄精密不銹帶鋼,厚度僅為0.02毫米,相當于普通A4紙的四分之一,可以輕易撕開,被形象地稱為“手撕鋼”。從“高大上”的航天航空、高端電子、新能源領域,到眼下時興的折疊屏手機里都有它的身影。
“我們花了3年時間,經過700多次試驗,總算研制成功,目前在世界上屬于領先水平。”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
習近平拿起一片“手撕鋼”仔細察看,用手指輕輕扭折了一下,不禁稱贊:“工藝確實好,就像錫紙一樣薄,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
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依靠“手撕鋼”這一拳頭產品取得快速發展,也折射出山西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深刻意義。
“太鋼是山西乃至全國在鋼鐵制造領域一個很重要的企業,對山西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產車間門口,習近平總書記同圍攏過來的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近幾年來,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增速已快于規模以上工業,非煤工業、制造業的增速已快于煤炭工業,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逐步優化,山西實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巨大效應正逐步顯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強調:“山西要落實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要求,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實施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舉措,從根本上摒棄粗放型發展方式。”
山西,一個曾經為煤所困的省份,正在描繪一幅新時代轉型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