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藝術院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因獨特的表演風格,已成為中外聞名的專業話劇院,每年登臺上演的劇作均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今年以來,在特殊環境背景之下,北京人藝只能暫停線下演出,但該劇院卻通過其他多種渠道時刻與觀眾保持互動,不僅將68年建院紀念日以實時直播的形式搬到線上,還通過劇本朗讀、線上帶領觀眾參觀戲劇博物館等另外的方式展現話劇魅力。這對于已近70歲的北京人藝而言,也是跟隨著市場及環境日益變化的腳步,邁向新的征途。
一場演出觀演人次超500萬
北京人藝于日前迎來了建院68周年的紀念日,對此,北京人藝通過線上實時同步直播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一臺云集老中青多代藝人的演出。觀眾可通過全網十余家網絡平臺進行同步收看,而這也是首都劇場的舞臺與觀眾暫別近5個月后,第一次重啟。
不同于以往的舞臺演出,此次紀念演出從形式到陣容,都來了一次大膽的新嘗試。演出并沒有選擇一整臺完整的戲劇,而是濃縮了數部經典劇目的片段,以此來向經典致敬。與此同時,這臺演出打破了正式演出版本的原班陣容,既有《雷雨》《哈姆雷特》《日出》等這些相同劇目的不同演出陣容來上演劇中不同片段,又有《上帝的寵兒》《駱駝祥子》《北京人》《家》《蔡文姬》等同一段演出中演員們打破版本甚至跨代同臺,也有《蓮花》《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嘩變》等劇目片段原班上演,還有老舍散文、叫賣組曲等節目的亮相。
當晚演出剛一開始,便吸引不少觀眾的駐足。其中,觀眾宋新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初,曾計劃與朋友觀看北京人藝的演出,但因疫情的影響,線下演出均已暫停,因此一直未能達成看演出的心愿。自從得知北京人藝將68周年建院紀念演出搬到線上后,便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并在6月12日晚間早早打開網絡平臺,與家人一起觀看這臺演出。
據北京人藝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演出結束,這場線上同步直播的演出,僅實時觀看人次就達到500余萬人。同時,北京人藝還推出了面向觀眾的《獨家記憶——我的北京人藝收藏》短視頻征集活動。北京人藝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觀眾通過自己的講述,或展現一件物品,或分享一份心情,或道出一個故事,把自己值得留念和收藏的記憶講給大家聽。
線上線下同標準高要求
建院紀念演出只是北京人藝在線上的嘗試之一,近兩個月來,北京人藝還通過將劇本朗讀同樣搬到線上,讓觀眾能夠繼續欣賞到演出作品,同時也是在保證劇院的演職員持續保持最好的狀態時刻準備著。
北京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征看來,“停工不停練”,任何時候演員的基本功都不能丟。在這樣的目標下,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們通過報名組成了3個劇本朗讀的劇組,分頭進行線上排練。截至目前,包括《天之驕子》《八美圖》《上帝的寵兒》《天下第一樓》等作品紛紛通過劇本朗讀的方式,走到了線上。
據《天之驕子》導演唐燁執導劇本朗讀時透露,“《天之驕子》這部劇本身就很難,劇本當中有很多生僻字,有時甚至需要我們去查字典。而我們并不是因為這次不能在劇場演出,就放松了要求,我們所有的狀態都是為了舞臺而準備,因此從分寸到節奏,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松。此外,劇本朗讀不是廣播劇,怎么找到話筒前說話的感覺,這和舞臺上是不一樣的,我要求演員的語速要符合我們首都劇場的舞臺”。
在演出行業分析人士黎新宇看來,當下所處的特殊時期讓整個演出行業均看到了線上布局的可能性。“此前從業者總是擔心線上演出無法提供更好的觀演效果,沉浸感不足,但近段時間的種種嘗試,證明了線上演出雖然實際的體驗效果不如線下,但并非不可實行,同時也是一個可以與觀眾保持持續聯系的有效渠道。”
多渠道融合已成大勢所趨
如今不只是北京人藝,越來越多的劇院已開拓線上渠道,將旗下的經典作品甚至是新創作的演出作品,均放到線上與觀眾見面。
就在一周前,北京京劇院便將打造的紅色題材現代京劇《許云峰》進行了“云首演”,并嘗試了付費觀演的方式。與此同時,在全國多地,有多部演出作品如《最美逆行者》《熱干面之味》等,也實現了自己的“云首演”。
除此以外,演出劇院也將旗下舉辦的多種活動放在線上,探索“演出+直播”融合發展新模式。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為例,為開拓多渠道推廣平臺,該劇院聯合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創新舉辦愛心匯“劇”、云中送福——歡慶“六一”線上嘉年華,實現了較好的市場反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表示,“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次以線上的方式與大家共同歡度‘六一’兒童節,希望通過跨越地域限制的直播形式,把精彩的演出和祝福傳遞給孩子們,讓更多的孩子感受戲劇的魅力,從戲劇中汲取養分和力量”。
北京人藝也持續在線上進行更多布局,并將人藝戲劇博物館搬到線上,制作“云展覽”,其中一場名為“紀念北京人藝建院68周年云展覽”的活動將上線,讓觀眾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與北京人藝以及戲劇進行親密接觸。據悉,該展覽分為“現實主義奠基”“藝術風格確立”“構筑藝術殿堂”“樹立文化自信”四個板塊。人藝戲劇博物館將通過珍貴的圖文資料、獨家手稿、視頻及藝術家朗讀的音頻等形式,為觀眾線上展示北京人藝的歷史和發展方向。
劇評人蔣穎認為,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眾熟悉的劇團變得越來越“接地氣”,不只是主要的視頻網站,抖音等短視頻上也都有劇團的身影。盡管線上演出不會成為常態,但是藝術創作需要擁抱時代的變化,除了作品主題上推陳出新外,也需要尋找多樣化的途徑展現自身的魅力。通過短視頻創作與傳播,不僅能讓大眾在此時感受到藝術的力量,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到不同藝術特色的創作作品,對劇院自身的文化傳播也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