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河南)
2019年9月16日,廣西都安縣某中學發生一起中學生被同學扔下樓事件,當時引起廣泛關注。一段事發時的現場監控視頻也隨之在各大網絡平臺曝光,引發熱議。日前,該案已在當地法院開庭審理,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名起訴,建議量刑5-10年,該案當庭未判決。
視頻顯示黑衣男孩被扔下樓。
現場視頻顯示,人頭攢動的學校走廊內,一個身材矮小的男生突然被一個身材高大的男生托起,隨手丟出護欄跌落樓下,行兇者向樓下望了望便揚長而去。如此驚悚的一幕發生在校園內,實在令人不寒而栗。
悲劇發生后,兩個經濟拮據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為了籌集醫藥費,受害者家庭不得不發起網絡募捐;為了爭取諒解,行兇者家庭四處舉債籌措賠償款。行兇者的一時沖動,給兩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相比起如何定罪論罰,悲劇發生的原因同樣值得探究。
從法律意義上看,在此次案件中,行兇者與受害者的角色一目了然。不過,倘若深究雙方矛盾升級惡化的過程,兩種角色似乎并不容易判斷——具體案件中的受害者,或許是現實生活中的施害者,看似瘋狂的行兇,也可能是長期受到凌辱的反噬。
實際上,在受害者家庭進行網絡募捐的時候,有網友就以知情人的身份表示,受害者在校時喜歡欺負同學,行兇者因無法忍受才做出此舉。對于這種說法,受害者父親斷然否定:“我一直沒有聽說過。再說,兒子如果在學校犯了錯,老師都可以對我說啊,但我并沒有接到過這方面的反映,沒有人說過我兒子是校霸。”
“兒子如果在學校犯了錯,老師都可以對我說啊。”問題正在于此——雙方矛盾由來已久,甚至還多次發生肢體沖突,老師難道真的對此一無所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無疑意味著失職;如果了解情況而不采取任何應對措施,毫無疑問是一種姑息縱容。
就此次悲劇的發生來看,學校管理也難辭其咎。警方偵查結果表明,事發當天雙方首次沖突發生在二樓衛生間,受害者當時正與數名學生躲在衛生間抽煙,行兇者此時扮演的是受害者角色——被數人圍毆。在此之后,雙方數次轉移打架地點,一路打到四樓衛生間,直至悲劇發生。在此過程中,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到底在哪里?
更進一步追問,從學生熟稔地躲在衛生間扎堆抽煙的情形來看,此類現象恐非偶一為之,學校管理者為什么沒有采取必要的行動?悲劇的發生只在一瞬間,誰又能說,這不是學校管理松散混亂中的一種必然?
誠然,以事實為依據的法律不可能顧及這些幕后因素。不過,從維護學校秩序、保障學生利益的角度出發,學校管理者不應將悲劇單純地歸于個人行為,更應該反思極端個案背后的成因和背景。
悲劇發生后,當地教育局在通報中表示,已召開全縣中小學校長緊急會議,吸取教訓,舉一反三組織開展學校安全隱患再排查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安全教育,切實維護教育教學秩序。
其實,比學校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排查學生的心理隱患;比強化學生安全教育更重要的是,強化學校管理責任。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是避免校園暴力惡化升級的關鍵,由此,需要管理者通過健全的管理為校園安全建造起牢固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