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咱們的寧城蘋果,沒有磕傷、純農家肥種出的優質黃瓤果兒!親們,快來下單啦!”內蒙古赤峰市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朋友圈里轉發的“廣告”,出乎意料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僅一周時間,蘋果銷售額就達到30多萬元。
對于從赤峰市委辦公室派駐到寧城縣的脫貧攻堅聯絡員于紅星來說,家里既不種蘋果樹、又沒有蘋果店,“蘋果推銷員”只是“客串”,“脫貧聯絡員”才是本行。
像于紅星一樣,在赤峰市一線聚才助力脫貧攻堅“指揮棒”的引導下,全市1.8萬名黨政人才、3.5萬名專業技術人才、4.75萬名農村牧區實用人才、4萬余名文化旅游人才活躍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各類人才鉚住基層、用“才”生“財”,成為赤峰市脫貧攻堅的“強勁引擎”。
分類派駐,破解難題“補短板”
剛到遠近聞名的“蘋果之鄉”——寧城縣,于紅星就面臨一個新課題。
寧城縣蘋果種植面積占全縣果樹經濟林面積的42.8%,年產蘋果8.86萬噸。隨著全國蘋果大豐收,原本的銷路受阻,加之多數果農沒有儲存保鮮設施,當地又沒有果品加工企業,豐產反而讓果農發起了愁。
于紅星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這個曾在建檔立卡時有134個重點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12.6%的國家級貧困縣,脫貧難度大,返貧風險高,絕不能再承受蘋果滯銷的重創。”
為解決果農蘋果滯銷的問題,于紅星策劃了“消費扶貧、團購蘋果”系列活動,帶頭在微信朋友圈中銷售蘋果,沒想到銷路很快打開。
在于紅星的影響和帶動下,果農們也紛紛拿起手機,借助微信、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銷售蘋果。從來沒有想到過的銷售方式,一下子讓寧城蘋果走向了大江南北。
發揮信息優勢、人脈優勢和協調優勢,補齊寧城縣蘋果產業銷售渠道的短板,“蘋果推銷員”于紅星是赤峰市人才“分類派駐”的一個縮影。
從“蘋果推銷員”到“科技推廣員”,再到“教育普及員”,近年來,針對不同貧困地區實際,赤峰市1607個機關單位分類派駐科技、教育、衛生等各系統機關干部1.2萬人次,聯系幫扶871個貧困嘎查村(嘎查:蒙古語,指蒙古族的行政村),用“人才”補齊基層發展的“短板”,讓有需要的嘎查村迎來了“最需要的人”。
筑巢引鳳,產業帶動“去窮根”
“再過半個月,番茄就可以采摘了。按照往年行情測算,我種的這些番茄毛收入在20萬元左右。”張利是喀喇沁旗王爺府鎮番茄種植大戶。不過就在幾年前,品質高、但種植成本也高的番茄還是讓張利“望而卻步”。
2018年,王爺府鎮組建了“硬果番茄黨建聯合體”。通過黨建引領,王爺府鎮引進了院士2人、專家講師60余人,成立了智慧農業硬果番茄人才培訓團隊。
“有了這些‘智囊團’,我們探索出了不使用化肥農藥也能保證番茄產量和品質的技術,每畝可降低施肥成本800元。”王爺府鎮黨建聯合體負責人趙新民說。
種植成本下來了,農民種植番茄的熱情上去了。像張利這樣種植番茄的農戶,全鎮還有4796戶,其中427戶貧困戶通過番茄種植走上了致富路。
“智囊團”帶火番茄種植的背后,是各領域高端人才帶動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圍繞小米、肉牛、蒙中藥等特色產業,赤峰市建立起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132個、“政產學研”黨建聯合體28個,成立產業戰略聯盟14家、研發中心56個,引進各領域高端人才445人,累計投資150多億元,通過“筑巢引鳳”,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帶動3萬余戶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選育結合,定向培養“田秀才”
“村里土層深厚,多為中等肥沃的沙壤,陽光充足、排水良好,非常適合種植以板藍根為主的特色藥材。”與農業專家實地調研后的交流,點燃了蒙古族姑娘通拉嘎的希望。
通拉嘎是通過“鄉招村用”的方式,來巴林左旗溫都好樹村鍛煉服務的大學生。有了致富路子,通拉嘎和村兩委成員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群眾種植特色藥材。
“鄉招村用”是赤峰市專項招聘大學生到嘎查村鍛煉服務的新舉措。“100%實現‘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是我們選好人才、培養好人才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赤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廣智說,2020年,赤峰市又拿出1127個事業編制,專項招錄“鄉招村用”大學生。
藥材種植低成本、高收益、易種植、好打理的特點,讓村民們嘗足了甜頭。村里中草藥種植面積由去年的12畝擴大到750畝,其中6戶貧困戶發展種植藥材產業72畝,成功走出了貧困人口的序列。
“這樣的大學生真是好樣的,讓我們打心眼兒里有奔頭!”通拉嘎成了溫都好樹村的“大紅人”。
在抓好基層干部選聘的同時,赤峰市還建設鄉土人才培訓示范基地30個、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現場指導2300多場、培訓農牧民和企業技術人員8.2萬人次……一批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正不斷充實脫貧攻堅的人才隊伍。
人才去村里,財富到農家。一線聚才,讓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2020年3月9日,赤峰市8個國家級貧困縣、2個區級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