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豐收的時候,工作隊都會幫我聯系賣葡萄,每年光賣葡萄這一項就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張樹蘭說。
從昔日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如今14087元,福海縣阿爾達鄉干河子三村如何走上了致富路,“發展庭院經濟、農民建筑隊,勞動力轉移,是我們干河子三村增收致富的三件法寶。”7月7日,福海縣阿爾達鄉干河子三村黨支部書記程新院信心滿滿地說。
阿爾達鄉干河子三村全村共有210戶618人,建檔立卡戶74戶224人,地處福海縣城郊,由于耕地少,村民主要依靠打零工為生,收入來源單一,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被確定為自治區級貧困村。
如何盡快讓老百姓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包村領導與村“兩委”班子、“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地走訪入戶,與“四老人員”、種養殖大戶、外出務工人員、貧困戶促膝交談,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盼,認真分析存在的優勢資源,謀劃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致富路子。
發展庭院經濟,打造城市的“菜籃子”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大力實施“三苗工程”,鼓勵村民利用自家院子種植各類蔬菜果樹,讓小庭院變成“聚寶盆”。村民魯會琴,利用自己的2畝菜園子,第一批種植的小白菜、菠菜已經全部賣完了,現在種植的第二批辣子、豆角、西紅柿等時令蔬菜,也都已經上市,“我們種植的蔬菜都是綠色、無公害的有機食品,很受城里人的喜歡,現在有早市,賣起來也方便,這小菜園子一年也能增加收入1萬多元。”魯會琴高興地說。
建檔立卡戶張樹蘭在自家的庭院栽種了葡萄樹,“每到豐收的時候,工作隊都會幫我聯系賣葡萄,每年光賣葡萄這一項就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張樹蘭說。
“發展庭院經濟不僅僅能夠增加收入,而且美化了鄉村環境,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菜園子,每年可以為每戶村民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干河子三村黨支部書記程新院說。
干河子三村大多數村民都從事過水庫建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掌握建房子、壘院墻等建筑類的大工活,然而這些人通常分散開打零工為主,難以形成氣候。人數多、技術全,完全符合組建本土建筑施工隊的條件,村黨支部通過宣傳引導、整合現有資源,牽頭成立了農民建筑隊,統一向外對接項目,承攬鄉里的“兩居”工程,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綠化等項目工程。由于干的活質量優良、服務到位,農民建筑隊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朱維成是干河子三村的建檔立卡戶,以前他和村里的大多數人一樣,沒有土地,四處打零工,工作不穩定。“現在加入了自己的建筑隊,活不用發愁,工錢更不愁,每年都有2萬多元的穩定收入。”朱維成說。
勞動力轉移是干河子三村村民脫貧致富的又一法寶,“大學畢業返鄉后的一段時間,我主要在家里打零工,鄉派出所招聘協警,我如愿考上了,現在除去五險,每月有了近3000元的固定收入,提高了家里生活水平。”干河子三村建檔立卡戶敬文說。
據統計,僅2020年轉移勞動力就業人口152人,其中疆內疆外轉移就業40人,縣城內就業68人,鄉內就業23人,季節性轉移就業17人,村內公益性崗位就業4人。(莊曉頗 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