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一季度負增長6.8%之后,中國經濟二季度增速躍升10個百分點,實現由負轉正。
2020年7月中旬,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密集發布,在經歷一季度“深蹲”之后,二季度加速破“疫”復蘇,中國經濟交出一份逆勢上揚的可貴成績單。
翻開中國經濟“半年報”:6月進出口雙雙正增長,財政收入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正增長,外匯儲備連續三個月回升,全國發電量和全社會用電量連續四個月逐月加快,消費、投資數據降幅收窄……一連串向好的數據,勾勒出疫情大考特殊之年,中國經濟在年中時點的清晰全貌,彰顯出中國經濟復蘇的力量。
特殊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同心協力、頑強奮斗,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統籌防疫和發展成效顯著,體現了于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的中國力量。
破“疫”復蘇 中國經濟大盤穩韌性強
站在當前的時點回望,復蘇的力量,無比珍貴。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一度按下“暫停鍵”。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6.8%”,出現1992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均出現明顯下滑,不少企業遭受重創。
進入二季度,隨著防疫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快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赤字規模1萬億元,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一攬子對沖政策對穩定經濟基本盤形成強大支撐。
強化援企穩崗和就業幫扶,全年減稅降費超2.5萬億元,推動金融機構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旅游等行業企業給予政策支持……一系列聚焦“六穩”“六保”、紓困企業的政策密集出臺。
不過數月時間,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復蘇。
翻開中國經濟“半年報”:四大宏觀經濟指標向好,中國經濟依然底氣足大盤穩——
上半年經濟先降后升,二季度GDP增長3.2%,增速比一季度的-6.8%躍升10個百分點;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下降0.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上半年3.8%的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截至6月末,外匯儲備余額超過3.1萬億美元,其中6月增加106億美元,連續三個月回升。
供需兩端均在加速回暖,工業生產率先復蘇,“三駕馬車”齊驅發力——
生產端,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其中,6月增長4.8%,連續三個月為正;需求端,內需引擎反彈明顯,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同樣好于預期,自4月起,出口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6月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雙雙實現正增長。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夠在短時間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綜合施策的效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說。
逆勢而上 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正能量
盡管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同比回落1.6%,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大幅萎縮背景下,中國經濟的亮眼表現令全球矚目。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也讓不少外媒和機構紛紛點贊。他們稱,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是疫情暴發以來首個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正能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4.9%。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將下降5.2%,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在全球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再加上及時有效的宏觀政策,二季度GDP由負轉正,并實現3.2%的同比增速,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復蘇的力量,讓企業更有信心,逆勢而上凝心聚力謀發展。
7月15日凌晨5點,經過兩天兩夜奮戰,湖北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泄洪閘底板首倉澆筑順利完成。該工程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66.36億元。剛剛中標該工程的正泰電氣即將為該工程提供中低壓成套設備,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
“從正泰所處的制造業領域來說,上半年工業生產恢復較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實現增長,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回升。這也增強了企業布局投資增量的預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對記者表示。
隨著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進程加速,重大工程施工現場繁忙起來,物流大動脈暢通起來,貨物高效運轉起來。
“傳化智聯旗下網絡貨運平臺6月有效訂單量突破11萬單,與1月相比絕對增長率達到470%,2月至6月的平均增長率超過103%,日峰值訂單量超5000單,累計有效訂單量突破30萬單。”傳化智聯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基礎設施網絡,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數據向好、經濟回暖的背后,是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的腳步,彰顯中國經濟具有打逆風球、走上坡路的能力,能夠經受風險、承受壓力,具有充足的韌性與活力。
“上半年來看,我國在有效防控疫情以及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等方面效果明顯,顯示出我國經濟能夠抗擊沖擊,并且具有在重大沖擊下自我恢復的能力。我國的資源組織能力、綜合國力水平,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個方面也鮮明表現出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中國經濟的巨大彈性韌性正是上半年我們快速復工復產的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這具體表現在大中型企業和主干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康,金融市場穩定,較高的宏觀儲蓄率和居民儲蓄水平,健全的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和生產體系,龐大的市場和內部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動能的構建等方面。
育新機開新局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從數據到企業,從總量到結構,從現在的“形”到未來的“勢”,都能深刻感受中國經濟復蘇的脈搏。
更可貴的是,新動能的崛起,讓復蘇的腳步更堅實。中國經濟處處躍動著“進”和“新”的力量——
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8%,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6.3%;城市軌道車輛增長13%,充電樁產量增長11.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疫情期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網上辦公、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行業快速擴張,智能施工、無人配送等新模式加速普及。
“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這些新產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這些增長極將為經濟下一階段增長提供更多支撐。”劉愛華指出。
與時代需求共進,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直播銷售員等一批新職業應運而生;在線教育、“虛擬”產業園、新個體經濟、共享生產……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發文力挺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新動能的加快培育,正為經濟加快復蘇蓄勢,為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助力。
“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穩企業、保就業,是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穩中求進的關鍵。”南存輝表示,廣大民營企業期待各級政府加強制度創新、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改革,釋放新一輪制度紅利。同時企業自身應積極搶抓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機遇,加強各類創新能力和機制建設,增強發展動力,塑造新的增長極。
對此,浪潮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也深有體會,今年上半年,浪潮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iGO采購云,為多家企業提供了線上采購、招投標、比價競價、金融等服務。“作為一家新基建廠商,浪潮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基建’領域均已深耕布局。當前國家重點支持的‘兩新一重’建設都需要數字基建,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構筑數字底座,對于浪潮這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來說,是大好機會。”
專家指出,面對中國經濟上半年的不凡表現,我們既要把握大勢、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和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也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必須做好繼續打硬仗、闖難關的準備。
2020年已經過半,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
“當前的關鍵在于下半年經濟要快速進入市場型全面復蘇階段。”劉元春表示,中國經濟能否沖破慣性、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取決于本輪規模性政策和改革舉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再造和格局重塑。加快打造更有韌性和增長動力的經濟基礎,重塑經濟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我國經濟在二季度實現增速由負轉正,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具有應對外部沖擊的強大韌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疫情大考特殊之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答卷,彰顯出黨中央決策正確精準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勢和生機活力,也讓我們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充滿信心。(記者 張超文 李佳鵬 孫韶華 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