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沃野千里。
7月22日下午,松遼平原腹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綠浪滾滾。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在習近平心中,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農業穩住了,飯碗端牢了,我們就不懼任何風雨,就有了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的充足底氣和信心。
“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習近平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在梨樹縣這片“黃金玉米帶”上,習近平談及此行初衷,“今年災害不少,我很關心東北這里的農作物長勢”。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老百姓的“米袋子”。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2月,習近平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這樣強調。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的“六保”任務,其中一條就是“保糧食能源安全”。5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示,“做到糧食生產穩字當頭”。
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7月1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深刻指出,防汛救災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
▲大型機械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作業。
糧食安天下安,糧價穩百價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系統思想,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稱三大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今年全國夏糧再獲豐收,夏糧產量達到2856億斤,增產24.2億斤,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我國糧食生產大局穩定向好,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為安民心、穩市場、保民生提供了堅實基礎。
梨樹縣是全國糧食生產5強縣之一,也是黑土地保護利用的試驗田。從2007年起,這里開始探索以玉米秸稈覆蓋、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為核心的梨樹模式,形成糧食增產和黑土保護的疊加效應。
考察當天,習近平總書記頂著烈日,步入玉米地深處,走到黑土斷面觀測點近距離察看黑土保護情況,并同在場的農業專家攀談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
▲2020年5月7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農民駕駛免耕播種機播種玉米。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守住耕地紅線,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把農田水利搞上去,把現代種業、農業機械等技術裝備水平提上來。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離開玉米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經營,一臺臺大型機械轟隆隆開上了廣袤的田野,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民收益大幅增加,勞動強度卻大幅降低。
“我在合作社當農機手,每月領固定工資。”
“我得空在家里種種菜,還能去市場上換個零花錢。”
“我平時在外打工搞室內裝修,一年收入4萬多。”
“我養了10多頭牛,一年收入七八萬呢!”
……
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給總書記列舉入社后的實惠。總書記聽后十分高興。他說:“你們的探索很有意義,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展道路,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
▲2020年7月24日,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一家育苗基地的工人在育苗溫室管理蔬菜秧苗。
農業現代化,是總書記心頭的一件大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
今年兩會期間,總書記動情回憶,當年在陜北黃土地上,鄉親們告訴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將來干活挑著‘金扁擔’”。
“‘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說,新形勢下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重點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上發力。
讓農民的“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意味著要用現代管理改造農業,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將產業發展落實到促進農民增收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明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意義十分重大。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穩住“三農”基本盤,保障糧食安全,有著特殊的重要性。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們一定會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