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白毅鵬
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提出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鉤的陳規。
學術論文和學位資格掛鉤存在不少弊端,在能否拿到學位資格的無形壓力下,部分學生被動加入論文發表隊伍,而不少院校僅強化發表及數量考核,卻忽視過程把關,如對發表期刊的范圍、數量僅作寬泛要求,卻不對論文進行學術水平評價,大量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平平無奇,質量堪憂。
與學位資格掛鉤,論文發表充滿功利色彩。功利邏輯下,許多學生傾向走論文寫作、發表捷徑,選擇抄襲論文,花錢買論文的人越來越多,離學術研究初衷越來越遠。而學生“旺盛”的論文發表需求,也使買賣論文形成黑色鏈條,消解了學術訓練的自律尊嚴,令學術研究蒙塵。
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官微
中國傳媒大學對“陳規”動刀子,有利于終結該制度的落后僵化因素,削弱培養導向中的論文指揮棒影響。前幾日,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曾下發通知,其中明確,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鉤,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近些年屢見報端的學術抄襲、造假事件,說明科研學術的嚴謹規范程度有待加強,但也暴露出過于依賴論文作學術評價的后果,學術論文和現實利益捆綁相擁,不免反噬論文寫作的質量、規范,對學術科研、人才培養也造成諸多妨礙。
不可否認,高標準的學術寫作、公認權威的期刊發表,是學校學術水準的體現,也是研究型人才必走的學術之路。但取消論文寫作與學位資格掛鉤,并不意味取消學術訓練,而是更好讓學生回歸學術,在合適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傳媒大學取消“陳規”同時,明確要求學碩生要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而專碩生則可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不斷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可想見的是,“陳規”取消后,學碩學術訓練將摒棄浮躁功利,學業節奏也更有條不紊,專注學術投入;專業碩士也能卸下論文發表負擔,有更多精力投身專業實踐。可以說,取消“陳規”極具放大效應,激活了人才培養機制應有的活力。
破舊亟待立新。“陳規”消逝,反映高校對論文發表心態的轉變,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換擋升級的契機。中傳在此次改革中,一方面取消“陳規”,一方面則對研究生培養與學位授予機制進行細化,比如建立基本文獻閱讀制度、重視導師管理、全方位覆蓋論文查重抽檢。從學校教育改革看,取消學術論文和學位資格掛鉤后,所需更多全新適用的配套政策,其實倒逼高校要做出多方位教育創新,強調高校要興利除弊,走出倦怠,投入更多精力,重新梳理人才培養模式,克服既有方案中的消極弊端,擔負起科研育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