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我們再談運動健身、強健體魄,意義不凡。
事關全民健康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勉勵正在訓練備戰的運動員、教練員。(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再次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這番話不僅表明健康是生命、幸福和生產力的基礎,也凸顯了健康在社會、國家核心競爭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鍛煉、健身無疑是與健康同行最重要的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
自2009年起確立“全民健身日”;2012年,“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寫入十八大報告;到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的分量越來越重。
如今,全民健身已不再局限于體育運動的范疇,而是“防病于未然”的前置健康關卡,是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健身就是良醫,要“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
事關體育強國
2019年1月,北京,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體育運動是全民健身最直接的踐行形式。全民健身日定在8月8日,也是為了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無論是向世界展示競技風采,還是熱衷投身鍛煉活動,中國人有著深厚的“體育情結”。
新中國成立前,積貧積弱的中國,老百姓求一碗飽飯而不可得,體育更像是一種奢侈品,對很多人來說聞所未聞,更不要說參與其中。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2年,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新中國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讓中國體育從零突破、屢創新高。
如今,在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征程中,中國看體育的心態發生轉變。穿越紛繁的“唯成績論”“唯金牌論”,逐漸回歸群眾體育、全民健身的普及。
索契冬奧會時,習近平主席談到自己的“金牌觀”:“怎么體現成果?是金牌嗎?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對于厚植國家軟實力、凝聚民族精氣神,習近平力促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同行。
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承辦權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申辦北京冬奧會,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
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即將開幕之際,習近平強調,把群眾性體育納入全運會,組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就更好起到了舉辦全運會的作用。
……
當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體育與持之以恒開展的群眾體育相得益彰,全民參與、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體育事業,將于新時代化作一股源源不竭的精神涌流。
事關國家現代化
2019年9月,北京,小朋友與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合影。(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國際體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2019年1月,習近平主席會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時這樣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70年來,中國人民的健康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中國從過去未能參加奧運會,到現在已成為許多奧運項目中的佼佼者,這是中國國運國力發展的重要體現。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當時,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在解答這份意見時指出,國際上通常將一個國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總人口比例作為衡量體育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比較而言,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人均體育資源量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相距甚遠。
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后,在全民健身的具體實踐中,全國上上下下都在著重解決“想健身”“哪健身”“能健身”“會健身”的問題。真正讓14億人“動起來”,不僅需要引導運動健身的生活方式,更離不開場地、設施到位和科學運動觀念的普及。
如今,遍布城鄉的全民健身設施和晨晚練站點,以及到處涌動的健身熱潮……熱衷健身、科學健身的中國人,正在打造一張凝聚民族力量的“國家名片”。
“普及冰雪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與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也是契合的”“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諦:只有人民健康的地基扎實筑牢,民族昌盛與國家富強的宏偉藍圖才能從容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