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是1918,新冠疫情如何影響世界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21日表示,1918年暴發的西班牙流感“肆虐了兩年時間才過去”,“希望(新冠)大流行能在兩年內結束”。
正如歷史上歷次重大傳染病給人類帶來反思一樣,2020年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也給全球化進程、社會治理、經濟形態、發展理念、能源和糧食安全、觀念習俗等人類諸多領域帶來深刻影響。
倒逼社會治理改善
回顧歷史上人類遭遇的重大傳染病,黑死病讓人們開始反思城市整潔的重要性,19世紀的霍亂引發了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計劃,1918年西班牙流感讓人們意識到社會公共衛生系統干預和流感預防的重要性……
巴西伊加拉佩研究所研究主任羅伯特·穆加指出,此次的新冠大流行同樣將在世界多地帶來城市和社會治理轉型。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不少疫情中心的死亡病例集中在少數族裔、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疫情放大了內部治理的短板和缺陷。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這是新冠疫情給世界上的重要一課。
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說:“協同高效的國家和社會將經受住任何考驗,而缺乏這一點的那些國家將遭遇極其嚴重乃至致命的問題。”
亟須守護人類“飯碗”
糧食影響著人類未來。新冠疫情加劇了世界糧食系統的脆弱性。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近期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新冠大流行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歷史性沖擊”,將讓全球8000萬至1.3億人面臨饑餓。
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侯賽因指出,疫情同時對糧食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造成了全球性的沉重打擊。由于物流受阻,農民難以獲得足夠的種子和肥料,無法耕種也就沒有收成;另一方面,疫情中失業的人們則因收入減少而無力購買食品。
世衛組織營養主管弗朗切斯科·布蘭卡說:“新冠疫情危機造成的糧食安全影響將在今后持續許多年。”
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當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日前呼吁,不要因新冠大流行和氣候危機而屈服于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的誘惑,市場開放對維持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刺激催生新型業態
在新冠疫情沖擊下,不少傳統行業面臨洗牌,社會經濟活動暫停導致高失業率,而一些新興產業卻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數字經濟產業正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
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疫情中涌現。線上會議、線上購物、線上學習,甚至線上相親……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很多人遠離聚集性活動,開啟了線上“云”生活。
在美國,由中西部大學組成的“十大名校學術聯盟”為數十萬學生提供在該聯盟內其他大學在線上課的機會。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認為,疫情凸顯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他說,計算機、機器人、自動化和其他數字技術運用的不斷增加,將降低下一場流行病暴發時停產的風險。
合作才是抗疫利器
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說,與1918年相比,如今全球化的世界緊密相連,新冠病毒因此在全球迅速傳播。“如今我們擁有更先進的科技和知識來遏制新冠病毒”,他希望大流行能在兩年內結束,而前提是“實現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的團結協作”。
新冠疫情與全球化的“相愛相殺”,猶如一道斯芬克斯之謎。在全球化時代,病毒超越了政治和地理邊界,給世界帶來全新挑戰。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化進程不會因新冠疫情而戛然中斷。不僅如此,全球化代表的開放、合作、進步、創新、多邊主義等理念終將被證明為全球范圍克服疫情的終極利器。
越來越多的人類實踐證明,面對形形色 色的全球性挑戰,必須在全球層面合作解決。在日前舉行的紀念聯合國憲章簽署75周年的線上論壇中,與會政界學界人士一致認為,新冠疫情進一步凸顯了全球化時代多邊主義的重要性。
全球化的時代,要用全球化的方法抗擊全球性的疫情。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反復強調的,“這是一個講科學、求團結的時刻”。(記者 朱瑞卿 柳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