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過著游牧生活,自然環境惡劣,住的是帳篷,每年將近一半時間喝的是冰雪融水,出行只有馬和牛,人均年收入還不到2000元,生活條件特別艱苦,孩子們入學率不到50%。”長江源村原村黨支部副書記更尕南杰想起以前的生活,不禁搖了搖頭。
干凈整潔的長江源村。
8月26日,“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昆侖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一行驅車從格爾木向南沿著109國道駛入長江源村,采訪這座2016年因習近平總書記的到訪,而備受矚目的高原村落。
“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更尕南杰說,“搬下來之后,搬遷牧民享受國家草原獎補政策。同時,國家對16周歲以下55周歲以上牧民群眾每人每年發放困難補助5600元,燃料補助每戶每年3000元,牧民人均年純收入達22828元。”
走進長江源村,村口矗立著一座極具藏族特色的大門,寬闊的馬路兩邊白色的太陽能路燈、微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顯得格外醒目,村里的藏式風格長廊內展出著一幅幅習總書記視察長江源村時與村民們的留影,小孩們在門前玩耍嬉鬧,老人們有的散步健身,有的搖著經筒念誦祈福……
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鎮搬遷至格爾木市區南郊定居,現已發展到230戶581人。這些年來,長江源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通過各種舉措,讓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江源村,和藏族同胞共話幸福愿景。總書記指出,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
長江源村村民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諄諄囑托,銘刻心間。“長江源村現在有17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全面管護501.1萬畝禁牧區。”長江源村第一書記李國林告訴記者。
達娃卓瑪就是172名草原管護員之一。“自從2004年遷入這個村子,日子一天天發生著改變。過去,只能靠著家里的幾頭牛和幾只羊生活。現在,有了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有了更多選擇”。去年,達娃卓瑪還把自家的親戚、80歲的拉毛老人從敬老院接回了家,一家5口人一起幸福地生活。
辛勤耕耘,喜悅收獲。在格爾木市相關部門和長江源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實施10年來,三江源各類草地產草量提高30%,水資源量增加近80億立方米,相當于560個西湖。
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黨委書記趙守元說:“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牧民群眾心里,用當地牧民群眾樸實的話語表達,那就是生態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干凈整潔的長江源村。
時間見證了長江源村的巨變,群眾更是銘記著黨和國家的深切關懷。目前,長江源村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5%,村里的綠化、硬化、亮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先后建起小學、敬老院、垃圾填埋場,天然氣入戶、給水、排水升級改造都得到了落實,先后建成了村汽車站、文化廣場,有了太陽能路燈和綜合集貿市場。村里還投入68.66萬元建設光伏電站;藏家民俗傳承基地投入400萬元,已建設完成;投入產業發展資金56.65萬元……
從雪山到城鎮,從游牧到定居,從牧民到市民,從硬件設施到思想觀念,長江源村的變化難以細數。可以說,牧民搬遷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雙贏,山上山下處處是幸福。(記者 陳郁 樊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