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9月2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12號建議的答復》,披露了教育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于促請設立防止性騷擾委員會,提供落實時間表的建議”的具體內容。其中指出,將指導地方、高校試點成立防止性騷擾委員會或者相關工作機構,并根據試點工作成效,總結經驗,完善制度規范。
各式各樣的性騷擾事件中,最令人發指的莫過于校園性騷擾。老師這樣神圣的職業,與性騷擾這樣齷齪的行為聯系在一起,不僅是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徹底背叛,同時也是對學生權益以及校園環境的巨大傷害。大學孑然獨立于世俗社會之外,本是追求靈魂自由與學術發展的凈土,然而,不時踢爆公眾眼球的各種“門”與“案”,卻不由得令人倒吸一口涼氣——這還是我們印象中圣潔的“象牙塔”嗎?
早在2017年,廣州性別中心根據6592份數據樣本及上百案例發布了《中國高校大學生性騷擾狀況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有69.3%的受訪者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其中女性占75%。性騷擾事件中,有近一成來自學校上級(領導、老師、輔導員等)。在遭遇性騷擾后,僅有2.7%的女生和1.6%的男生選擇報告校方等管理部門;僅有1.2%的女生和0.5%的男生選擇了報警。舉報成效也并不樂觀:在報告校方的受害者中,僅有23.7%對處理結果感到滿意;報警的受害者中,僅有19.2%感到滿意。
時間過去了數年,目之所及,校園性騷擾仍然頻繁被曝光。這固然可以理解為越來越多的受害學生敢于挺身說“不”,但同時也足以說明,在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中,校園性騷擾依然蠢蠢欲動。每次發生校園性騷擾,照例都會引起關于師德師風的大討論。教育部在2014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以及2018年印發的《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都明確規定: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性關系,是不能觸碰的“紅線”。然而,踐踏職業“紅線”、凌辱個人尊嚴的事依然時有發生。
相比起普通的性騷擾,校園性騷擾不僅更加隱蔽,而且往往更加有機可乘。大學校園內,老師不僅掌握著學生成績的評價標準,甚至還擁有足以左右順利畢業的權力,朝夕相處的環境,加上高高在上的地位,使得斯文敗類可以輕而易舉地上下其手。
當道德“紅線”不足以約束校園性騷擾的時候,有必要繃緊法律的準繩。高校試點成立防性騷擾機構的努力令人稱道,而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法律責任?!睹穹ǖ洹芳磳⒂?021年開始實施,其中的人格權編明確要求“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學校不是法外之地,老師更不能成為斯文敗類。在成立防性騷擾機構的基礎上,日常監督、投訴舉報、調查取證、責任追究等各個方面都有必要加大制度建設的力度,以常態化的防性騷擾機構建設,推動系統化的反性騷擾機制實施。在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的背景中,斯文敗類不僅應及時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且應永久列入職業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