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闔家團圓、喜慶豐收的內涵,是一個充滿情感的節日,承載著人倫孝悌的血脈親緣、民族團結和國家一統融合的愿望,是中華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傳統節日之一。
家國同慶,家國共緣。2020年的中秋與國慶因緣際遇。個人、家庭、民族和國家的情緣,在這一天緊密結合在一起。
中秋良緣,緣牽萬里;家國同構,家國一體。丹心寸意皆為有情,眾志成城共筑家國。
中秋良緣,月圓人圓
中國人對月亮的喜愛不僅久遠,更是特有的東方美學。人們對月亮充滿美好的向往,“滿月”被冠以團圓美滿的象征。“中秋”的神話世界是跟現實世界相對立的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最完美的。所以在人間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不公平的事情,通過看月亮,欣賞月亮,能夠形成對現實的彌補、修正、批評。
——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 陳連山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民俗。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眾多神話故事,也讓中秋平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文脈悠長、思接千古是中秋節無法磨滅的文化印記。
“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從古至今,中國的節日食物夾帶著深深的情感。歲歲流新,年年中秋,食一味月餅,望一輪明月,月餅里蘊藏的祝福和故鄉風月給人們帶來佳節滿滿的幸福感。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世上最美的風景是團圓,“切切故鄉情”的鄉愁總會被皎潔的月光撫慰。中秋良緣,共賞一輪中秋明月,同唱一首祖國頌歌,充盈著這一天的百感交集,萬千感動。
情滿中秋,緣牽萬里
我們身體力行的參與中秋民俗活動, 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表達中秋“緣”文化,這樣的傳統節日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同時彰顯著中華兒女對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是“打碎骨頭連著筋”的文脈傳承,更是民族相融凝聚的無盡源泉。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勃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節日也在繼往開來、傳承創新,其創新習俗不斷填補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明月清風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緣。即使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家”的概念越來越廣,在節日這樣共享的時間中,“緣”的力量讓人情相連、人心相安。珍惜親緣,超脫地緣,創造條件,讓所有的人有歸屬感、安全感。
中秋的節緣文化不斷與時俱進,在回望傳統中創新,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表達中秋緣。從舌尖上的味道倡導厲行節約、健康環保;從橙黃橘綠、蟹肥菊黃的豐收圖景擘畫美麗中國,從“奔月”到“探月”精神理念的弘揚,激發奮斗新時代的精神;從和睦、和美、和諧到和平的憧憬與追求,培育和豐富人們的民族情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文化基因的紐帶,傳承家國情懷,托舉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中秋文化熠熠生輝,節日蘊涵的緣文化也更加富有生命力。
家國一體,聚力聚緣
今年的舉國抗疫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什么叫英雄氣度,家國情懷,什么叫今世有緣,大愛無疆。當我們談中國的節日文化,實際上就是要去挖掘文化后面的內核力量,讓我們的人心真正凝聚起來。中華兒女的“緣”動力是維系各民族間手足情感,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前行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強有力的文化紐帶。
——今世緣酒業黨委副書記 倪從春
“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中秋,這個將個人情懷與家國意識融為一體的節日,承載著中國人對于家庭的依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承載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認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至今日,寄予中秋節背后的家國情懷更加凸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等等都對家國作出詮釋。“家”和“國”緊密相連,個體價值、家庭夢想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早已深深地鐫刻在中國人精神脈絡中。
經歷了今年的疫情,世界看到中國人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守望互助、同舟共濟,這是家國情懷有力見證。
在“雙節”同慶中,我們共同感恩國強緣盛,感念國泰民安。
家國同構 破浪前行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為什么不斷?就是中國人有一個很強的內聚力,這個聚合的力量,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家國一體、家國情懷,家和國是分不開的。不管過什么節,把這種情感和力量都聚合一次,就變成一個傳統。年年周而復始,讓我們這個“緣“不斷,從中吸取一種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 蕭放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是花好月圓人團圓的美好期望,是思鄉念家的深深眷戀,是千里萬里也相連的家國緣。
“明月寄相思,家國總關情。”中秋,承載著深厚的家緣、國緣,延伸著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凝聚著國人的信念,聚焦著家國大愛。
心安之處,是故鄉;站立之地,是中國。牽掛心中的家,溫暖;建設肩上的國,自豪。懷揣報國志,珍惜今世緣,世代接力,薪火相傳,劈波斬浪,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