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紅莧菜、四川的蓮花白、甘肅的小土豆……在湖北武漢江漢區賀家墩集貿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種蔬菜水靈靈地擺滿貨架,來這里采購的主婦蔡萍感慨:“過去買菜總是那老幾樣,現在品種太豐富了,買上一周都可以不重樣!”
小小菜籃子,關乎大民生。蔡阿姨的感受印證著我國“菜籃子”的變化。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蔬菜產量多年穩定在7億噸左右,水果產量達1.8億噸左右,“菜籃子”產品國家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品種更豐、質量更優、流通更暢,百姓的“菜籃子”越拎越幸福。
——“菜籃子”供給有保障。
在四川彭州市濛陽鎮白土河村,標準化育苗大棚里菜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選種、配土、管理,不僅有機械化支撐,還采用旱育、嫁接等先進技術,育出好苗才能讓居民的籃子里裝上好菜。”禾潤蔬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豐茂介紹,公司全年能出苗5000多萬株,“豐富‘菜籃子’,咱也出份力!”
彭州擁有商品蔬菜種植面積82萬畝,每年向全國供應200多個品種、200多萬噸蔬菜。正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彭州,我國的蔬菜生產迅速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菜籃子”的供給底氣才越來越足。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7.21億噸,比2015—2018年4年均值增長5.2%。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的36個大中城市,均建立了耐貯蔬菜或肉類產品的儲備制度,其中33個城市對蔬菜、肉類、水果、蛋、奶、水產品等構建了全產業鏈信息監測預警體系。穩面積、穩供應,讓居民的“菜籃子”量足物豐。
——“菜籃子”質量更優化。
在江蘇南京市建鄴區坤晨新安農貿市場的入口處,最顯眼的就是食品快速檢測中心。兩塊電子顯示屏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和溯源信息一目了然,市場負責人陳建平說,“市場里每一種蔬菜的產地,所有肉品的來源等全都查得到,我們還會對各類產品進行抽檢,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十三五”期間,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菜籃子”監管越來越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基本完善,現有檢測機構2732個,5年來抽檢樣品近800萬個。監測越來越細,每年定期對五大類111種日常消費的大宗鮮活農產品的130個指標開展監測,監測指標數量比“十二五”末增加38%。產品越來越“綠色”,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4.8萬個,比“十二五”末增加63.9%。
——“菜籃子”流通更高效。
物美多點、永輝到家、壹公里果蔬……在北京石景山區,不論住在哪個社區,居民都可以就近選擇網點,線上下單,30分鐘就能配送上門,足不出戶享受買菜便利。這得益于“農超對接”模式,讓新鮮蔬果24小時內實現“從田間到餐桌”。
“十三五”期間,各地合理布局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保障“菜籃子”產品市場順暢流通。廈門構建起“一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超市和農貿市場”三級流通網絡,各社區網點平均達20個以上。廣州擴大生產,增強調控能力,建有35個“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年總交易量達880多萬噸。從全國范圍看,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就有1300多家。(記者 朱雋 郁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