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的2014年11月10日晚北京夜色漸濃,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兩側的城市標志性建筑——水立方、鳥巢,正以夜空為“幕”,放射出五彩絢麗的燈光,沿路鋪就的紅色地毯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鮮亮。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各國貴賓身著特色中式服裝來到水立方,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
在這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中,忙碌的習近平主席面對各國客人道出了自己的一點“擔心”——
“這幾天我每天早晨起來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氣質量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以便讓各位遠方的客人到北京時感覺舒適一點。好在是人努力天幫忙啊,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總體好多了,不過我也擔心我這個話說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氣也還好。”
走過六年時光,那一點“擔心”正逐漸變為人們的“放心”。
2020年10月3日,北京秋高氣爽,天壇公園祈年殿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更顯壯觀。
近年來,北京市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創下2013年監測以來的7年最低值。2019年8月的一天,北京不少地方PM2.5小時濃度僅為1微克/立方米,被網友稱為“1微克藍”。
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40天,重污染日只有4天,無嚴重污染日,實現了連續280天沒有發生PM2.5重污染。
據環境領域研究人員測算,2019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天幫忙”的氣象因素只占二至三成,70%是區域協同治理的結果,歸根究底還是依靠“人努力”。
各地各部門協同努力、積極作為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大氣污染治理問題的鮮明觀點。
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談及環境保護時,有人發言說空氣質量“有時候是靠天吃飯”。
這個看似輕松的發言,卻反映出當時各個省份、地市在處理大氣污染問題上遇到的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就這個話題說:“不能只靠借東風啊!事在人為。”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明確要求——要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為主戰場,以北京為重點,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8年6月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并編制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
之后,國務院又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通過整治“散亂污”企業、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實施防風固沙綠化工程等多方面舉措,實現到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具體目標。
今年,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在如期而至的交卷時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這張答卷,正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正是為此,我們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效益。
今年國慶中秋8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在海南三亞出海航行,深海探秘;在云南龍陵的稻田里體驗“渾水摸魚”的樂趣;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漫步,欣賞盛開的秋菊……
今年前8個月,我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占比已達86.7%,高于“80%”的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目標。
猶記得6年前,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表達了愿為之不懈努力的堅定信心——
“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