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N發動機工作6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截至第二次軌道修正,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41小時,距離地球約27萬公里,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
【新聞深一度】
嫦娥五號地月轉移階段有何不同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當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N3000發動機工作約2 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25日22:06分,又進行了第二次軌道修正。那么,為什么要進行軌道修正?嫦娥五號的軌道修正又有哪些特點?
像“糖葫蘆”一樣飛行
首先,嫦娥五號的任務目標是軟著陸并采集月壤返回地球,因此它的探測器構成就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有很大不同。它由前者的著陸器、巡視器的組合轉變為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器串聯的構型,猶如一串糖葫蘆,隨之而來的則是飛控方面的更多挑戰。
飛行器數量增多和頻繁的姿態變化,導致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著陸器之間的遙測和數據傳輸模式明顯增加,高達幾十種。此外,探測器的飛行模式也有多種組合,存在四器組合體、著上組合體、軌返組合體等各種形態,任務全程更要經歷多種飛行姿態和數十次姿態調整,這都需要精心設計飛控指令計劃、測控網工作計劃以及測控站點頻設置等。
要想精準操控好這“一串”飛行器目標,遙控指令和注入數據類型多,在任務準備實施過程中,需生成會簽大量控制計劃及注入數據,在數據管理、處理等方面更考驗了北京中心對航天器指揮控制的能力。
3000牛發動機點火修正
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位于探測器最下端的是著陸器,它所攜帶的是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而此次則是軌道器位于最下端,它使用的發動機是3000牛,這也是我國首次使用3000牛發動機進行近月捕獲控制。在第一次中途修正時,我們在修正軌道的同時還要兼顧對3000牛發動機點火試噴,這與此前的任務有所不同。
但這一構型同樣也為后續的飛控任務增加了難度,在嫦娥三號、四號任務中,動力下降時使用的是7500牛發動機,在著陸前的軌道修正中已經對這一發動機進行過開機試噴,因此飛控團隊更能在動力下降控制前掌握發動機的狀態。但在嫦娥五號任務中,7500牛發動機在此前的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動中從未使用過,它是否運行良好并且完成動力下降控制任務還無法直接判斷,因此應急處置的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