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12月1日起施行。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
出行乘地鐵,手機外放產生的噪音早已被人詬病,“靜音車廂”的呼聲愈來愈高,“靜音令”得到了大多數乘客的支持與配合。“靜音令”頒布首日,在軌交地鐵人民廣場站,不少乘客注意到,車廂內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地鐵方面表示,站內各處LED屏及列車車廂內都將逐步推廣相關標識。
12月1日上午10時,記者在上海地鐵1號線車廂內看到,一名男孩在母親陪伴下乘坐地鐵,用手機播放動畫片。過了兩站,地鐵執法人員走到該節車廂,發現設備外放現象后上前勸阻。記者留意到,該執法人員不僅提醒了男孩,還特別勸導了家長:“上海地鐵從本月起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請您配合。”
“對于禁止電子設備外放,我們會以宣傳、勸阻為主。每條地鐵線路將會配備6名執法人員,不定時、不定期在車廂里面進行巡視,巡視時間做到運營時間全覆蓋。”申通集團執法大隊執法一中隊曹正輝介紹。
乘客高先生告訴記者,新規增加了他勸阻此類行為的底氣,“以往遇到類似情況,只能盡量遠離。有了新規定,出面制止類似行為就有理有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鐵“禁止外放”的規定,不是強行規范,也沒有處罰措施。不少乘客對于新規能否有效“落地”表達擔憂。對此,曹正輝表示,若遇到此類情況且造成事態升級,將移送相關人員至軌交公安處理。
法律專家指出,老版《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便是“柔性”政策,是以文明公約的形式對乘客行為進行約束,倡議共識行為,提升文明氛圍。比如,守則實施之初就有“地鐵禁食”的規定,同樣沒有罰則。半年后,地鐵方面表示沒有處理過因為禁食引起的糾紛。這意味著乘客能自覺遵守規定,即便有人吃東西,也能通過乘客之間互相勸阻、地鐵工作人員勸阻,不再進食。而對于確實需要進食的嬰幼兒、老年人,其他乘客也能表示理解,沒發生糾紛。
地鐵方面有關人士表示,“柔性”政策像一面鏡子,讓大家自覺照一照。無罰則,靠自覺,循序漸進地提升文明程度,有助于市民形成習慣,入腦入心,化為行動。(記者 錢培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