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近年來,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以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為重點,以推進智慧監管為抓手,穩妥有序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不過,技術落地并不能自動解決問題,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常抓不懈,更需要社會公眾積極參與。
“陽光廚房”實時云觀看
清洗、切配、烹飪、備餐……從上午10點多開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小學食堂工作人員就為午餐忙碌著。借助分布在各個區域的攝像頭,記者通過手機屏幕,該校食堂后廚情況一覽無遺。在這款名為“佛山陽光餐飲”的手機APP上,點擊屏幕下方餐廳列表,就可以選擇想要查看的餐廳廚房情況,進行實時遠程監督。
“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學校食堂后廚,這樣對校園食品安全更有信心,自己也更安心了。”該校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為這樣的‘明廚亮灶’點贊!”
據悉,實現“明廚亮灶”原本有兩種方式,一是透明廚房,采取透明玻璃窗等方式,使消費者能夠直接觀看餐飲食品加工制作過程的廚房展現形式;另一種是視頻廚房,借助視頻傳輸技術和顯示屏,消費者可以在就餐場所觀看餐飲食品加工制作過程。
隨著技術進步,“互聯網+”為明廚亮灶賦能,“網絡廚房”應運而生,食品安全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一些“陽光餐飲”平臺通過安裝在食品加工制作場所的高清攝像頭,運用“視頻云+物聯網”技術,將后廚視頻數據推送到“公共云”,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可實時查看后廚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市共有15053家餐飲單位上線佛山“陽光餐飲”平臺。其中,1779家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食堂)和74家養老機構食堂實現全覆蓋。
網絡化監管成重點
據了解,廣東省將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納入2020年全省民生實事,目前覆蓋率已超過90%。
近年來,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互聯網+”為明廚亮灶賦能,助力食品安全監管。記者注意到,各地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并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慮到餐飲業態的不平衡性,有重點、分層次地穩步推進。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把學校食堂和大型以上餐飲單位的網絡化監管作為重點工作。
例如北京市在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業全部實現了“明廚亮灶”,利用互聯網和手機APP等,引導家長代表參與監督。浙江省提出,到2022年,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陽光廚房”基本全覆蓋,中小學和二級(含)以上幼兒園食堂智能“陽光廚房”基本全覆蓋。河南省也計劃2022年底實現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
近日印發的《云南省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3)》也提出,到2023年,實現大型餐飲企業、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機場、車站、碼頭、學校、養老院、醫療機構、旅游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區域的“網絡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
記者采訪中發現,各地在穩步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但并不意味著傳統明廚亮灶監管方式的退休。在浙江部分高校,透明廚房和視頻廚房均是實現食品安全社會監督的重要方式。“除了在醒目位置進行視頻直播,學校還設立了‘食堂開放日’,師生可以到后廚參觀食物制作流程。”浙江大學一名輔導員告訴記者。
莫讓“視頻廚房”變擺設
不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在推進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亟待破解。記者下載并試用了各地多款陽光餐飲APP,發現注冊賬號難、界面設計粗糙、閃退等問題大大影響了使用效率。即便順利打開,后廚忙碌時也存在不少“暫無直播”的情形,記者點擊“直通負責人”字樣也并未得到回應。更有甚者以提前錄制好的視頻循環播放應付了事。
北京某中學教師向記者坦言,學校食堂原本用來直播后廚的大屏幕如今已改作菜譜展示。在一些單位,“視頻廚房”“網絡廚房”成了擺設,裝點門面、應付檢查的現象屢見不鮮。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動作頻頻。2020年3月,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監督檢查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及學校周邊食品經營者64.8萬戶,發現食品安全隱患2.8萬個,約談6585人次,立案784件,罰款190.6萬元。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委聯合部署開展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赴北京、黑龍江等地開展專題調研,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除政府部門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外,公眾參與不足也是重要因素。記者在采訪中向部分師生詢問相關問題時,不少受訪者表示,并不知道網絡廚房的存在。被問及學校食堂是否有視頻廚房時,一些每天都在食堂用餐的師生表示“沒注意過,下次去吃飯的時候看看”。
專家認為,網絡廚房的出現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更重要的在于技術進步能不能喚醒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促使相關單位對此類問題提高重視程度。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持之以恒努力,“互聯網+網絡廚房”不是終點,技術落地需要政府部門常抓不懈,更需要社會公眾對自身食品安全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