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老掌溝村,道路不好走,出進不方便,吃水吃的是堿水,村民生活非常窮苦。如今再次走進老掌溝村,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勁十足。隨著錢袋子越來越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脫貧路越走越寬。
老掌溝村位于張家口市沽源縣東南部48公里處,轄溝門、老掌溝和東溝3個自然村。曾經是河北省的深度貧困村,2019年底整村脫貧出列。
河北省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到來后,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出產業發展組合拳,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打造藥材種植基地,流轉溝門自然村耕地1000畝,種植黃芪、棉芪、牛膝和黑柴胡等藥材。通過這種方式,老百姓拿到了土地的租金,提高了收入。抓好北京油雞養殖科研項目,今年以來勞務收入達4.4萬元。搞好就業,承接馬鈴薯包裝產品加工,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就業,拓寬了增收渠道。利用光伏收益,為43戶在村貧困戶安排公益崗,27戶安排護林員、護河員崗位,每戶月增收450元,13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落實入股分紅。
在此基礎上,駐村工作隊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游則游的思路,引進市場主體,打造老掌溝國際極限越野小鎮,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保險”扶貧模式。通過流轉林草地經營權,村民每年增收70.5萬元。2019年,參加國際越野小鎮勞務用工的村民年收入達到22.14萬元。
嚴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該村23名貧困學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或“三免一助”政策。通過開展慢性病治療、大病救助、醫療保險三重保障清零行動,精心筑牢了健康脫貧“保障網”。易地扶貧搬遷改善了老百姓的人居環境,同步完成養殖產業園區圈舍89間,滿足1300頭肉牛養殖需求,讓老百姓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駐村工作隊還注重文化培塑,為調動和激發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建了老掌溝秧歌隊,配齊服裝、鑼鼓、二胡、鎖吶等物資器材,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如今的老掌溝村,老百姓脫貧的路子越走越寬,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日子一天天紅火。
陳志軍:享受政策 更要奮斗
我叫陳志軍,今年59歲。過去家里條件差,2017年時人均收入還不足2500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家里條件好多了,每年人均收入能有13000多元,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以前我們老掌溝村里就一條沙石路,坑坑洼洼,現在新安置區道路、街巷道都硬化了,平平展展,還搞了綠化。村里還配套建設了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每天都可以去鍛煉。以前村里喝水靠挑水,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新村24小時通上了自來水,水質也很好。村里還開發了旅游小鎮、引進公司出租房子打造民宿。
孩子們也孝順,兒子工作穩定,女兒也考上張家口一中,學習很努力,我們也借助國家扶貧政策發展養牛,辦了小超市,村里還給我們安排了公益崗,國家代繳著醫保和養老保險。只要干好工作,我們老兩口就剩享福了。
郭永喜: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我叫郭永喜,今年74歲,曾經是低保貧困戶。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家里就我們老兩口,老伴身體不好,每年吃好多藥,但藥費報銷比例很高,村里還給我們兩口子辦了低保。
這幾年脫貧攻堅,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看我們村,有了不少產業:開發旅游小鎮、引進藥材種植和養牛養羊,流轉了林草地和溝門的耕地,提供了勞務用工崗位,2018年、2019年,我還去藥材地拔草、打藥,力所能及干點活掙點錢,村里還給我安排了公益崗,收入增加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現在我們都住上了新房,村里還有健身廣場,綠化亮化也挺好,我感覺很幸福。
(資料提供:張家口市精準脫貧駐村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