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遼寧省沈陽東站于2020年7月28日起永久停辦了人工售票業務,并對外公告:旅客可登錄12306網站、12306手機App購買電子客票。此外,遼寧省內的大成、皇姑屯站等也同期關停了人工售票業務,長春、北京等部分地區也存在同樣的狀況。(央廣網12月28日報道:部分鐵路站點停辦人工售票業務致老人購票不便 專家建議有關方面優化社會公益性服務)
超市購物、地鐵刷卡、醫院掛號……這些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生小事,由于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而變得相當便捷,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連上網絡,簡單幾步操作即可迅速完成,省時省力。
在大多數人享受數字生活便利的同時,一些老年人卻望塵莫及。學習新鮮事物慢,年輕人看來簡單的智能操作,有的老年人卻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智能技術非但沒把他們帶上快車道,反而把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后,帶給他們的也不是便利,反而是焦慮、無助與挫敗感。
而一些地方拒絕現金支付、關閉線下售票窗口等操作,進一步壓縮了老年人的選擇空間,加寬了橫在他們面前的“數字鴻溝”,也加深了他們對現代生活的不適感。
共享數字成果,一個也不能落下。我們不妨慢一點,多些耐心與人情味,多關注跟不上數字時代的老年人,從技術設計、實際操作上多考慮和幫扶老年人,并給他們多留一個窗口、一個選擇。畢竟,新技術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成為生活的障礙,這也是老齡化社會加劇發展的今天應該深思的問題。
以上海為例,上海一些地方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一旦12小時內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街道即會收到預警信息,并安排社區工作人員登門查看。這一體貼的做法獲得一片叫好,也值得借鑒與推廣。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解決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方面遇到的技術困難。各地各部門應該加強調研,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做實做細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工作,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