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年,就在我們安享假期時,很多重點工程的建設者依然在堅守崗位。在大連梭魚灣海面下36米深的地方,大連地鐵五號線的建設者正進行著高難度的穿海工程施工。
在大連梭魚灣海面下36米深的隧道里,“海宏號”盾構機正日夜不停向前掘進。眼下正到了從海底向地面掘進的關鍵階段。
這幾天氣溫驟降,雖然地面上已經是零下十多℃加上七八級大風,但海底隧道里溫度接近30℃。
26歲的王斌是團隊里最年輕的,四年前大學畢業就來到這里,從“海宏號”2017年建造開始就全程監造,不用細看就能找準“海宏號”操作臺上的184個按鍵的位置,4層樓高的“海宏號”在海面36米下的每一毫米移動都需要王斌在幾秒鐘內做出精準判斷。
全長2882米的火車站至梭魚灣南區間穿海隧道是大連地鐵五號線的控制性工程,盾構機不但要連續穿越硬巖地層,還要下穿鐵路、航道、碼頭等重要建構筑物,是我國最大直徑的地鐵海底隧道,普通的盾構機無法擔此重任,建設者用兩年多時間自主研制出了“海宏號”,這讓王斌和同事們很自豪。
隨著“海宏號”的掘進,拼裝手馬躍和大家正在往隧道的巖壁上拼裝管片。外徑11.8米的隧道,8塊2米寬的管片拼裝偏差不能大于5毫米。
從地面運下來的管片寒氣逼人,但是對于馬躍來說,這些管片卻帶著特殊的溫度,因為這些都是他在地面工作的父親經手打磨的。雖然同在一個工地,但父子倆一個夜班一個白班,已經很久沒見過面了。
新年假期這幾天,每天有200多名建設者24小時工作,在海面下36米深處的海底隧道內,大家都在向往著貫通時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