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防疫遇寒冬 新型低溫作業勞動者健康權益保障亟待加強

來源: 工人日報  
2021-01-07 07:34:53
分享:

  用人單位保暖用品發放不到位、符合防疫要求的臨時避寒點不夠……疫情防控下,新型低溫作業勞動者的防護措施和制度短板亟待補齊。除了督促用人單位加強低溫勞動保護,有關專家建議盡快出臺“地方版”低溫作業勞動保護政策。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點,沈陽,零下18攝氏度。當天,中央氣象臺將寒潮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在一處居民小區戶外核酸檢測點,護士張靖陽和同事的采樣工作接近尾聲,等待零星待檢的居民。冷風刮來,穿著防護服的張靖陽凍得直跺腳。

  張靖陽是沈陽緊急調用的眾多核酸采樣員之一。2020年12月22日,沈陽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隨后,沈陽緊急對風險人群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截至2020年12月28日17時,送檢21973人。

  疫情防控下,出現戶外核酸采樣員、防疫卡點工作者、冷鏈食品消殺員等新型低溫作業勞動者。在滴水成冰的東北寒冬,他們的防護亟待加強。

  難以抵擋的寒冷

  雖然有發熱秋褲、羊絨棉褲、羊毛衫、羽絨服和雪地靴,但是依然難以抵擋長時間戶外作業的寒冷。

  張靖陽感到全身最冷的部位是雙手和臀部。因為要手持棉簽,打開采樣容器,記錄編號,她只能戴著薄薄的醫用橡膠手套,冷得不行時就再戴一層。社區工作者送來暖手寶和毛墊,仍抵擋不住寒冷。

  張靖陽參加了9次采樣行動,這次在戶外停留長達4小時。由于沒有專業的戶外保暖用品,她的左手食指第三個關節處的皮膚皸裂。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低溫作業分級》規定,作業人員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于或低于5攝氏度的作業即為低溫作業。低溫作業,除了引起局部凍傷,還會產生全身性影響。

  “溫差達到40攝氏度,忽冷忽熱的,里里外外跑了10多趟,第二天嗓子就發炎了。”2020年12月28日,保安高勇所在的小區臨時增設防疫卡點,為小區居民測體溫。同時,他還承擔了公共區域的消殺工作,需要背著20公斤重的消毒箱作業。擔心衣服穿得太厚重爬不動樓梯,他只穿了物業派發的棉大衣,戴了一頂單帽和毛線手套,忙碌起來前胸后背直冒汗。趕上進出高峰期,進出小區的居民不斷,高勇忙得顧不上進入有電暖氣的崗亭。

  記者采訪發現,沈陽街頭有不少戶外工作者休息室,但因為采樣員工作的地點往往離臨街的休息室較遠,同時也怕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并沒有利用起來。根據防疫要求,工作過程中也不能脫下防護服喝口熱水。

  低溫保障有待加強

  2013年修訂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凍傷列為新增職業病。《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應從為勞動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溫環境工作的職業健康保護。

  楊占博是一家進口海鮮超市的冷鏈食品消殺員。2020年12月21日起,沈陽存儲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庫專區管理,進口冷鏈食品存儲、裝卸、搬運與其他貨物完全隔離。他在冷庫工作的時長翻了3番。防護服、面屏、一次性手套、醫用口罩……用人單位配備了病毒防護用品,但防寒用品卻較少。

  每天,楊占博要在與冷庫連接的指定低溫區域內脫換工作服、鞋帽和口罩3次。“以前穿的軍大衣塞不進防護服,我只好每天穿兩件羽絨服,沒有棉鞋、棉帽子、棉護膝。”楊占博說。

  除了部分用人單位保暖用品發放不到位的情況,符合防疫要求的臨時避寒點也不夠。部分防疫點臨時搭起塑料帳篷,至少能升溫5攝氏度,不過,這仍然不夠。“帳篷不能密閉,就會灌風。沒有拉電條件,用不了電暖氣。”高勇說。

  “左手兩個凍瘡,涂幾天皴裂膏就好了”“凍習慣了,晚上喝碗姜湯,再泡個熱水澡,沒啥事”……記者隨機采訪多位戶外工作人員,他們也對低溫勞動保護知之甚少。

  制度短板亟待補齊

  “應該督促用人單位發放保暖用品、提供符合防疫要求的避寒點。從長遠來看,政府應當將新型低溫作業勞動者納入低溫勞動保護體系,盡快出臺低溫作業勞動保護政策。”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說。

  張靖陽根據采樣經驗建議,防疫點多在居民小區、商業網點附近,可以征集一批流動避寒機動車,由相關人員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消殺。跟隨采樣員行動,比搭建一次性的防寒棚和臨時防寒點劃算。

  楊占博呼吁愛心人士在關愛環衛工、快遞小哥的同時,也能關注到新型低溫作業勞動者的冷暖,讓他們也能穿上棉馬甲、大棉靴。“希望政府鼓勵和引導更多生產商投入到輕便防寒勞動保護用品的研發中。”楊占博表示。

  王磊建議,盡快研究推出低溫作業勞動保護措施管理辦法,各省份根據當地的低溫狀況進行細化定級,制定地方性規章制度,并對企業的內部防寒用品發放進行政策引導。此外,用人單位應根據本地區氣候條件和工作情況適當調整勞動者作息時間、建立健全勞動防護工作各項管理制度。(記者 劉旭)

關鍵詞:寒冬,低溫作業責任編輯:張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