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現場,主持人不止一次和選手們確認當地時間。五大洲選手相聚“云端”同時參與在線比賽,在“漢語橋”比賽中當屬首次。伴隨著22歲的歐洲比利時賽區選手戴廬可斬獲大學生總冠軍,美洲加拿大賽區15歲的甜甜摘得中學生總冠軍,“漢語橋”大學生、中學生相關賽事已落下帷幕,目前“漢語橋”相關賽事視頻在央視頻及“漢語橋”俱樂部App已完成上線,節目內容正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進行播出。
“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冠軍甜甜、大學生全球總冠軍戴廬可 節目組供圖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匯集全球數十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全球突圍賽及復賽的三百余位大、中學生,在“云端”展開了一場場精彩與新鮮感并存的巔峰角逐。作為“漢語橋”的融媒體播出平臺和互動平臺,央視頻不僅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助力“漢語橋”互聯全球五大洲,也通過全方面的創新升級,讓經典IP呈現出了更具新媒體氣質的時代特征。
選手“云端”相會展開精彩角逐 節目組供圖
比賽上線之際國家級傳播矩陣持續推廣“漢語橋”,《新聞直播間》《中國新聞》《今日環球》等總臺新聞節目報道賽事進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刊文報道比賽信息;與此同時,“漢語橋”在海外也獲得了廣泛關注,China Daily以英文半版刊載優秀選手專訪;《環球時報》及多個海外頻道以多語言對賽事進行報道20余次,全球33家主流網絡媒體發布比賽內容。
相關新媒體話題展露鋒芒,微博話題閱讀總量近8億,不僅如此,比賽相關話題在抖音、微視、新浪新聞客戶端等多個平臺也收獲了熱搜成績,截至12月27日大學生全球總決賽收官當天,“漢語橋”在央視頻端內播放量突破500萬,全網總播放量超過8000萬。
“云賽場”上展風采 構筑“互聯網+”國際交流“新橋梁”
面對特殊時代下復雜多變的環境,央視頻秉承大賽設立初心,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手,為世界各國中文愛好者搭建了一座恰逢其時的“互聯網+”國際交流“新橋梁”。在本屆“漢語橋”大賽中,首次投入互聯全球的“云賽場”,把傳統的“漢語橋”賽事變成一個更加開放、包容、便捷、新潮的中國語言文化交流平臺,正如麥克盧漢所言的“地球村”概念成為了現實,天各一方的距離幾乎化為虛無。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總決賽中,多國青年共唱《同一首歌》 節目組供圖
為了克服選手們橫跨多個時區與比賽時聲、畫、網絡延遲等問題,組委會與選手們橫跨多個時區反復測試彩排。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掉線”狀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朱迅、尼格買提、韓佳憑借專業素養,與評委及“加油團”“學長團”一次次順利推進賽事進程。
本屆“漢語橋”主持人(從左至右依次為:尼格買提、朱迅、韓佳) 節目組供圖
據悉,“漢語橋”在錄制中把“虛擬引擎”首次應用于大屏在線包裝的研發與制作,使得活動實現了單機位同場景無縫多屏輸出技術,并以融媒體互動需求的角度為切入點,開發近二十個交互頁面,有效確保了實時連線、互動答題、正反雙方辯論、留言感受講述等多個呈現效果,為賽事的順利“云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因錄制環境空前復雜,調度工作極為龐大,五大洲“云錄制”對臺前幕后集成聯動意識提出了全面考驗。例如,在意外突發狀況較多的非洲賽區,馬達加斯加賽區選手米拉前后輾轉3個城市、5個場地調試信號;喀麥隆賽區選手馬寧因室內信號不暢,冒雨到室外完成信號連接……當疫情讓國際交流陷入中斷和停滯,“漢語橋”借助互聯網重新連接世界、連通民心、連續友誼。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15強實時連線同屏相聚 節目組供圖
考題兼具煙火氣和時代感 為各國青年提供學習中文新路徑
獲封“最強主持天團”的康輝、海霞、魯健、張斌等總臺主持人組成了“最強考官天團”加盟賽事,為選手們帶來別具一格的特色考題。相比“點”式的知識考察,本屆“漢語橋”在考題以及相關拓展知識方面的設置,更側重于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全景展現,以文學常識考察、辯論、演講、Vlog創作等模式,為各國中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新路徑。
總臺主持人不僅為“漢語橋”助陣,更以“出題官”身份現身比賽 節目組供圖
對于“同呼吸,共命運”該如何理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名字是什么?“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潛藏了中國人怎樣的價值觀?媽媽的弟弟應該怎么稱呼?莜面魚魚、魚香茄子、西湖醋魚,哪一道菜里有魚……這些兼具時代感與煙火氣的豐富題型,已經遠遠超越了對于中文、對于中國語言文化認知的單一層面,而是對中國的歷史、地理、美食都進行了全方位的透視貫通,為外國青年們翻開了中國語言文化的冊頁,了解到其中各不相同的側影。
通過主持人、評委以及選手在不同生活維度的討論,大家還能從比賽中體會到來自于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于德、于愛的價值共鳴,聆聽到不同選手生命記憶、情感旅程中與中國相關的一切所留下的印跡,了解到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中國社會百景圖。
“漢語橋”大學生全球總決賽評委(從左至右依次為:張頤武、王寧、趙楊) 節目組供圖
上至文化內涵呈現,下至受眾內容偏好、流行文化趨勢,“漢語橋”用視頻化、場景化、趣味化的表達方式,打造著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中文學習視頻寶典”。
“漢語橋”中學生全球總決賽評委(從左至右依次為:酈波、畢淑敏、海霞) 節目組供圖
匯聚全球中文愛好者 借中文魅力呈現“天下一家”美好情誼
從比賽的性質來看,這既是一場中文國際賽事,同時又在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促進著中外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傳遞著“天下一家”的期許。五大洲的選手以各種新奇的演說形式,分享著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解讀和熱愛。來自非洲賽區的“黃蓉”羅琪,將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的刀光劍影與學習漢語時所遇的困境做類比,“我不是黃蓉,我也會武功,參加了‘漢語橋’,完美的旅程。”澳大利亞賽區馬明月改編了順口溜,分享自己對《西游記》的理解,“善良忠厚是唐僧,一心一意取真經,可惜心善被人欺,神仙妖怪分不清……”
賽事搭載互聯網無處不在、連通世界的傳播優勢,讓全球的中文愛好者們以語言為橋,增進情感交流,助力民心相通,將“跨越時空”的友好情誼,撒遍世界各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云端”對話外國青年,回望疫情期間各國互幫互助,并向選手們發出友好邀請:“我所在的城市武漢已經重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大家能夠來武漢游玩!”
“漢語橋”轉為“云賽場”,完成了一場恰逢其時的迭代升級,實現了“經典IP”里程碑式的突破。我們可以從賽事中欣喜地看到,來自五大洲的選手們正為這檔近20年的傳統盛事注入全新表達。不僅是優秀的中文學習者,更是中國語言文化領悟者的他們打破了身為參賽選手請教者、對話者的身份,更從不同的角度、獨特的思路進行思考,傳遞著他們與中文千絲萬縷的故事和蓬勃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