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日當天,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華盛頓北大道2446號。
這所房子如今已換了主人,但依舊保持著拜登童年時的房屋格局。拜登說,他想“去廚房看看”。臨走時,他在起居室的白墻上簽名,寫下“從這座房子到白宮(From this houseto White House)。2020年11月3日。”
賓夕法尼亞,美國大選“搖擺州”關鍵中的關鍵。這里是拜登人生的起點,也成為他2020年總統競選的起點和句點。2019年5月拜登在費城正式開啟競選活動,2020年大選前最后一場造勢在匹茲堡收官。
2016年,民主黨以不到一個百分點的劣勢失掉賓州,導致全盤皆輸。4年后,“深耕”賓州,成為拜登再明顯不過的競選策略。這里的“逆轉”,也助他跨過了入主白宮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門檻。
1942年11月20日,拜登出生在斯克蘭頓南部的圣瑪麗醫院,是家中長子。他童年時隨家人遷居特拉華州,并在那里完成學業,由律師轉型步入政壇。
拜登患有口吃,并終生與之作斗爭。他自述,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但別人教他說話要有節奏,于是他花大量時間讀愛默生和葉芝的詩來訓練自己。他在演講或辯論時,習慣性地用“第一點、第二點”的方式來闡述立場。拜登的口頭禪是“這件事這么辦”,結束時會說“句號”以加強語氣。
雖然曾在前總統奧巴馬的兩屆任期內出任副總統,并擁有超過35年的參議員資歷,但拜登政治生涯的競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在1988年和2008年兩次競選總統,但均未獲黨內提名。1972年初次當選參議員時,拜登僅以3000票的微弱優勢險勝對手。
2020年大選,拜登也在初選階段經歷“艱難時刻”。去年2月,他“低開高走”,首站艾奧瓦初選得票率僅排名第四,直到第四站北卡羅來納才啟穩,后在“超級星期二”才逐步確立領先優勢。
生活也曾給拜登帶來磨難。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女兒在1972年因車禍喪生。2015年,他的大兒子博罹患腦癌去世。
“博的葬禮結束4天后,我看著喬刮胡子,穿上西裝。我看到他在鏡子前鼓起勇氣——吸了口氣、挺起肩膀,走進了一個沒有我們兒子的世界。他回去工作了。他就是這樣的人。”拜登的現任妻子吉爾在去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講中說,“拜登的意志力是不可阻擋的。”
拜登與吉爾的女兒阿什利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家庭變故如何型塑了拜登的性格。她說,“父親充滿了同情心,他能捕捉和感受他人的痛苦,并施以安慰。”
19日下午,拜登準備離開家鄉前往華盛頓。在以兒子博命名的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中心,拜登發表講話。他數度哽咽,并強忍淚水說,“我知道現在是黑暗的時刻,但總會有光明的。這就是特拉華教會我最多的東西。”
也就在同一天,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突破40萬。拜登的就職典禮,沒有了人山人海的壯觀,取而代之的是近20萬面旗幟組成的“旗海”,代表著全美各州無法到場觀禮的人潮。
在拜登宣誓就職的同一地點,14天前被沖擊國會的示威者完全占據。這場騷亂,不僅凸顯了美國社會民意的嚴重撕裂,也讓拜登一再呼吁的“團結”更具現實意義。
在競選中,拜登就試圖彌合美國社會日益分裂的民意。2020年10月6日,他在具有歷史象征意義的葛底斯堡發表演講。他借用已故總統林肯的比喻說,“我們又一次成為自相紛爭的一家(Once again,we are a house divided.),但我的朋友們,不能再這樣了。”
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拜登又一次引用林肯在簽署《解放黑奴宣言》時的名言說,“今天,我的整個靈魂將聚焦于此:把美國凝聚在一起,團結我們的人民,團結我們的國家。”
體味過生活的困苦和離散,經受住政治的浮沉與跌宕,78歲的拜登將承擔起帶領一個國家治愈疫情傷痛、彌合政治分歧的雙重挑戰。
2021年1月20日15時52分許,美國第46任總統喬·拜登步行走進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白宮。(記者 陳孟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