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人類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是選擇融合還是分隔、合作還是紛爭,決定著人類前途命運,國際社會期待傾聽理性的聲音和負責任的方案。1月25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在題為《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的特別致辭中強調指出,解決好這個時代面臨的課題,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為國際社會早日走出當前困境提供了極具啟發性和建設性的思路,為重塑后疫情時代的世界秩序指明了方向。
世界多極化加速已成為歷史大勢
在疫情的沖擊下,人類正遭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大經濟板塊歷史上首次同時遭受重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與此同時,由經濟困頓引發的社會沖突和政治動蕩也在世界多地蔓延。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世界越發清楚地看到,人類已經進入到一個互聯互通的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全球性威脅和挑戰只有通過強有力的全球性合作才能加以應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如果以鄰為壑、隔岸觀火,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新冠肺炎疫情使冷戰后建立在美國“一超獨大”基礎上的霸權秩序發生了根本性動搖。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在國內淡化疫情危害,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導致疫情泛濫,造成美國確診人數與死亡病例世界第一;在危急時刻攻擊并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破壞全球衛生治理體系;大搞病毒“政治化”“污名化”,肆意抹黑攻擊他國,轉嫁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搶奪國際抗疫物資,并借疫情推進“脫鉤”,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凡此種種單邊主義行徑,不但破壞全球團結抗疫大局,也使得美國“世界領袖”的地位遭到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削弱,世界政治加速向多極體系演變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那么,在未來的多極世界體系中,各國應該以一種怎樣的理念和方式彼此相處、同舟共濟呢?對此,中國前后兩次、相隔四年向世界作出了回答。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演講,提出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強調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主張國際社會要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四年來,盡管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中國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謀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心始終堅定不移,步伐始終穩健有力。四年后的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再次在達沃斯時刻發出中國之聲,強調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堅持以國際法則為基礎、不搞唯我獨尊,堅持協商合作、不搞沖突對抗,堅持與時俱進、不搞故步自封,明確將多邊主義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遵循和指導原則,為人類早日擺脫危機困境再次貢獻了中國思路和中國智慧,展現了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和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如何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以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取代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各國要相互尊重主權和彼此核心利益,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培育和增強相互信任,通過對話彌合分歧,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不能通過排斥、威脅、恐嚇等手段欺壓他國,也不能動輒通過脫鉤、斷供、制裁等單邊手段,人為造成相互隔離甚至隔絕。
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破除冷戰思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要從根本上改變國際關系中傳統的通過結盟或建立軍事集團等方式維護國家安全的思路和行為,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搞“小圈子”、挑起“新冷戰”。事實證明,無論是軍事沖突的“熱戰”,還是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等“冷戰”,都無益于國家間分歧乃至各類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相反只會把國際關系推向更加緊張與危險的境地。
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秉持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實現大家一起發展的“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好發展”。一個貧富分化嚴重、單邊逐利行為盛行的國際體系難以孕育和平與穩定,只能滋生沖突和對抗。各國應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開展良性競爭,拒絕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狹隘政策和保護主義行為,拋棄壟斷發展優勢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國享有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繁榮。
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觀取代“文明沖突論”和“文明優越論”,促進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和諧共存。任何一種文明在創造世界歷史的過程中都是主體性存在,都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過獨特貢獻。任何一種文明也不可能完全排斥其他文明而獨立存在,各種文明處于一種相互構成性的關系當中。正是由于文明多樣性的存在,才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國與國之間在文化上應相互包容,不能將自身文明或文化視為“高人一等”,也不能把自身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視為“普世價值”。
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體系,各國共同努力、各盡其責,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新路。人類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保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是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責任,也是實現全人類共同福祉的客觀要求。為此,發達國家應自覺遵守各類多邊環保公約與協定,為發展中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提供必要支持與幫助,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承擔更多責任、作出更大貢獻。發展中國家應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基礎上承擔相應責任,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短期經濟收益。各國都應積極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既要共同促進綠色發展,也應確保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夠公平分享發展成果。
當前,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國際社會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就是在多邊主義基礎上開展國際抗疫合作,早日戰勝疫情。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暢通穩定的基石。中國本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迄今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同各國分享疫情防控有益經驗,積極支持并參與疫苗研發國際合作,為促進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助力世界早日徹底戰勝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類社會已經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面對全球性風險與挑戰時獨善其身,世界各國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多邊主義的核心要義就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無論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當前危機,還是解決諸如和平與發展這樣國際社會所面臨的長期性問題,在多邊主義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必由之路。展望未來,中國必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忠實建設者、全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國際秩序的共同維護者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任晶晶,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