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微風中開始帶著些暖意。
但對絕大多數果業人來說,這個“冬天”既冷且長,確實有點難熬。
曾經的“果業明珠”車厘子,從過去論顆賣到如今的十斤包郵,早已走下神壇。曾經苦苦追求的“車厘子自由”,現在看來,像是對果業講了一個冷笑話。
日子難過的不只是車厘子。
以柑橘為首的國產水果,同樣處在苦苦支撐的境地。2020年1-12月,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大宗水果平均批發價,較2019年下跌9.8%。部分商戶的感受更直接,“水果價格同比下滑至少30%”。
更令人無奈的是,哪怕價格已經“打折了腿”,水果的走貨量依舊不見起色。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日前發布《關于做好當前果品銷售的倡議》,號召全行業積極應對危機,共度寒冬。
突如其來的“寒冷”,“凍”得果業人有點懵。提不上的價,賣不出去的果,堆積如山的庫房,果業人苦等春天的到來。
不斷擴張的果園
廣西荔浦砂糖橘是較為知名的柑橘類區域公用品牌。2016年,記者到廣西采訪時,一位橘農曾開玩笑講:“財政局工商局,不如我回家種砂糖橘!”
現在看來,那仿佛是砂糖橘最后的榮光。
2016-2017年,廣西砂糖橘產地平均價一度達到每公斤12.6元的高點,無數的果農靠著家里的10來畝柑橘園,住進了“柑橘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砂糖橘兜頭澆了盆冷水。果商進不去,果子出不來,棄摘的柑橘園不在少數。
當時被很多人當成的偶發事件,今年再度重演。就在一個月前,廣西砂糖橘產地平均價砸下了每斤1.2元的深坑。這個價格,甚至比果農的投入成本還要低。
對果農而言,摘不摘果已不重要,這注定是虧損的結局。
這個結局,其實早在前幾年砂糖橘高價時就埋下了。柑橘價格高漲,嗅覺靈敏的工商資本聞風而至紛紛入“橘”。桂林等砂糖橘種植大市,果農甚至爭相到外市流轉土地。種植砂糖橘,仿佛就是種下了一棵棵搖錢樹。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水果首席分析師趙俊曄告訴記者,近年來柑橘面積和產量持續增加,2018年柑橘產量超過蘋果成為我國第一大水果生產品類,2019年柑橘產量占我國園林水果總產量的24.1%。
果園的不斷擴張,必然帶來高供應量。柑橘不耐儲存的特性,不可避免在集中上市時發生“價格踩踏”。
這次的果業寒冬,在去年11月新季柑橘上市時已經初露端倪。武鳴沃柑、荔浦砂糖橘等過去廣受追捧的“明星”果品,不僅價格不理想,銷量同樣堪憂,才上市就賣不出手。果農們不得不央求著收購商,盡可能多拿一些貨。
廣東肇慶市四會翠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玉成坦言:“今年的壓力特別大。前段時間寒潮影響,北上銷售難,再加上疫情、外地果價錢過低等,果農們剛穩住的信心又有點動搖了。”
持續虧損的壓力,又通過果農傳導至果品品質。廣西水果技術指導站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行情一直欠佳,種植戶投入意愿大大降低,有機肥、蓋膜等投入相應減少,導致果品品質下降,進一步影響銷售,形成惡性循環。
堆在倉庫里的水果
苦熬寒冬的不只是果農,果業經銷商的壓力或許更大一些。
廣西農產品產銷價格監測預警系統數據顯示,2月5日,砂糖橘產地價較批發價每公斤高出0.3元。批發價與產地價倒掛,這在任何行業都是很難想象的。
促銷大甩賣的還有蘋果、梨等傳統大宗水果。2020產季全國蘋果產量約在4100萬噸以上,依然保持比較穩定的供應量。全年看的話,富士蘋果、鴨梨價格分別比上年下跌28%、28%。
“銷售情況并不理想,有的經銷商每斤虧本5毛錢出售,畢竟繼續放冷庫里產生的費用更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表示。
但冷庫庫存持續高位的態勢已經很難扭轉。據悉,2020產季入冷庫存儲的蘋果約1100萬噸,同比增加8%,再創歷史新高。
眾多經銷商去年為蘋果“一擲千金”,今年則為蘋果所困。2020年蘋果新上市期間的旺盛行情,引得一眾梨商、蒜商、姜商也加入存貨行列,2021年1月份蘋果冷庫存量比上年同期高150萬噸左右。
果業銷售端的壓力有多大?根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數據,今年國內水果總產量2.74億噸。這意味著,國人每人每天需消耗近一斤水果,才能完成果業去庫存的任務。
國產水果承壓,進口水果的年節同樣不好過。往年春節前備受熱捧的禮品佳選進口水果,今年走貨量持續萎縮,同樣面臨高庫存的壓力。以車厘子為例,初步估算,目前全國庫存還有將近1500-2000柜,春節前還將到港5000柜。
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壓在進口水果頭上難以散去的陰云,消費者對進口水果的恐慌心理,導致購買欲望降低,銷售量直線下降。
一位常年從事進口水果生意的經銷商表示,為了吸引消費者,他推出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水果大禮包”,并將冷鏈消殺處理結果報告單醒目地掛在一旁,即便如此,仍然有顧客心存顧忌。
一邊是果農們的哀求,一邊是消費者的躊躇,夾在中間的經銷商望著倉庫里堆積的貨物欲哭無淚。對很多果品經銷商而言,“活下去”成了今年最大的愿望。
失落的傳統市場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疫情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果業。
疫情之下,作為非必需品的水果消費需求略顯疲軟,并直接反映在了傳統批發市場中。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往年,今年水果的出貨量下降40%左右。這個數據,同樣適用于諸多線下連鎖零售店。
廣西一位經銷商則表示,有的鮮果場過去一天出貨五六車,現在一天只有兩三車,人氣慘淡,遠不如往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上市場的火爆。叮咚買菜采購總監荊常寶告訴記者,2020年叮咚買菜平臺生鮮整體銷售增長3倍,消費者對各類品牌農產品、地標產品的接受度得到明顯提升。
相較于蔬菜,水果明顯更適宜線上銷售。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水果是2019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最大的品類,占比38.3%。一家水果市場咨詢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的信息更為直觀,蘋果終端銷售中,線上銷售達到14%,商超直采的比例占35%,農貿市場的占比下降到了40%左右。
游戲規則變了,大量的水果攤主不得不轉行,“線上都是產地直銷直供,賣給終端消費者的價格甚至比我們的進價都低。”
但線上銷售的終局走向如何,在業內依然存在爭議。
“前一段時間盛行的社區團購,對果品市場沖擊也比較大。但我們認為這種低價銷售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最終會導致惡性競爭、低價競爭,長期來看吃虧的還是消費者。”魯芳校表示。
果業的春天在哪里
果業寒冬,究竟該如何平穩度過?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水果銷售進度整體緩慢,更多是結構性的原因。水果品類豐富,消費者選擇余地大。20年前扛著麻袋買蘋果的景象不再,水果消費的個性化、精品化、品牌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年輕消費者的眼里,蘋果、梨等傳統水果不再是首選,“喜新厭舊”是他們的消費習慣。從五年前砂糖橘,三年前的沃柑,到如今的“網紅”果凍橙、丑橘,市場熱點的快速變換讓很多果農無所適從。
“總的來看,我國水果目前總供應量有余,結構性矛盾突出,大路貨遍地,缺乏安全、綠色、高品質的水果。”魯芳校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果業的問題,關鍵要杜絕生產端無序擴張。只有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快改良品種、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培育出更具影響力、知名度的品牌,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壓力之下,調整產業結構已經迫在眉睫。柑橘產量全國第一的廣西,已經率先動了起來。2020年11月印發的《關于推進廣西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避免跟風過剩,防范產業衰退,努力實現柑橘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
擁抱新渠道,也成為傳統“果業人”的必修課。一些傳統渠道經銷商開始主動“觸電上網”,希望同時走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路徑,進一步貼近消費者。
也有的經銷商希望利用“網紅”水果打個“翻身仗”,區域公用品牌、地標農產品成為他們的首選。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線上農產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還不突出的當下,產地成為農產品品質的首要標簽。
事實上,即使正在經歷寒冬,果業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根據京東提供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地標類農產品成交額依然同比增長74%。四川丑橘、云南藍莓等精細品牌,銷量則發生了飛躍性的提升。
果業的下一個春天,或許就在這些轉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