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履職過程中哪個瞬間比較難忘,全國人大代表才華說:“2020年5月28日,我在人民大會堂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的歷史性時刻。”
↑全國人大代表才華出席天津市律師協會會長會議(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載著幾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億萬人民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天津市律師協會會長、天津華盛理律師事務所主任才華說。
在才華看來,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民事單行法律相繼出臺,中國民事法律規范體系逐漸完備,但作為一名律師,他在工作中依然感到,中國需要一部系統性規范社會生活、維護人民權利的民法典。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令才華感到興奮。而更令他激動的是,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后,他有幸參與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草案的審議。
“我參與的是對民法典繼承編和婚姻家庭編的審議。印象中,在討論繼承編時,關于繼承是否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專家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分歧。我結合工作中的一些案例談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繼承應該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才華說。
才華告訴記者,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貫穿著民法典誕生的全過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法治深入人心,這是民法典成功編纂的條件。”才華說。
回到天津后,才華組建了由140名律師組成的天津市律師協會民法典宣講團,深入天津市的委辦局、銀行、街道,結合鮮活的案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政府、企業員工及廣大人民群眾宣講普及民法典知識。
“宣講不能是走過場,一部法律必須讓公民真正接受才能順利實施,所以我很注重對民法典總則的講解。尤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典,這是我國民法典區別于西方民法典的價值理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如同‘定海神針’,給出了我國今后民事立法、民事行為規范的總體方向。”才華說。
為了進一步拓寬民法典宣傳的覆蓋面,才華還積極與權威新媒體平臺對接,以短視頻等為載體,宣講民法典故事。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才華在基層調研履職的過程中發現,百姓對民法典都很擁護,但不少人對民法典的認識局限于“多了一個系統性的維權工具”,沒有認識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我了解到很多人違法的根源是不懂法,因此民法典的普法工作還得進一步深入,得讓大家明白,民法典也是對公民社會生活的規范。”才華說。
事實上,過去的一年,才華很忙,不僅僅是宣講民法典,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才華代表天津市律師協會參加新聞發布會,向公眾介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個人行為的相關注意事項及法律風險;組建天津市律師協會醫療衛生健康專業委員會,為廣大醫務人員做好維權的服務保障;制作20期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公益法律服務講堂網絡視頻節目,為企業依法有序復工復產提供指導。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中的法律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發揮我的專業優勢,為法治思想深入民心作出更多的貢獻。”才華說。(新華社記者 李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