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又祭清明。
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與往年一樣,有人憑寄哀思,有人緬懷忠魂。但也有一些瞬間,讓人記起久久不能釋懷,給這個特殊節氣增添了一些格外不同的味道。
比如,寧夏固原市2000多名學生,4月2日凌晨6點出發徒步趕赴任山河烈士陵園祭英烈。隨行而拍的視頻中,學生們冒著雨雪,你拉我、我幫你,走過泥濘、跨過山野,往返54公里,敬獻花圈、擦拭墓碑,和逝去的先烈近距離接觸。這項從1995年開始就堅持下來的“習慣”,算上今年已持續26年。震撼的行程記錄視頻刷爆網絡,多家中央媒體對此進行轉發,網友熱評如潮、好評不斷。
再比如,4月3日,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向社會公布100位烈士尋親信息,兩位籍貫為寧夏的烈士親屬很快被找到。沒有先烈血與淚,哪有吾輩安和康?那些和郭占鰲、孫壽名烈士一樣,為了家國夢圓、民族復興而獻出生命的英魂們,是全社會最值得尊崇和緬懷的群體。幫助他們尋找長久“失聯”的親人,既是對家屬的慰藉,也是對烈士最好的緬懷與尊崇,更贏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肯定。兩名寧夏籍烈士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找到家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還比如,獨自一人在烈士陵園挨個行禮祭拜的身穿漢服的河南女孩,不定時被送到衛國戍邊英雄墓前的“快遞獻花”,93歲浙江衢州老兵余元利唱起《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情不自禁匍匐倒地的淚目場景……
這一個個動人心魂的點滴瞬間匯聚在一起,體現了民眾對革命先烈的尊崇,更映射出沉淀于歷史歲月中的家國大愛。曾記否,因為對祖國的愛,無數革命先烈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勇往直前以赴之,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因為對人民的愛,無數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英烈志士,將滾燙熾熱的赤子之心投入祖國建設事業之中;因為對民族的愛,無數英雄人物和先進模范甘于奉獻、逆行出征,“舍小家為大家”,只為祖國繁榮富強、家國平安幸福……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看今朝,憶往昔,嘆崢嶸,逐夢行。今天,我們之所以如萬千網友一般,感動于清明追憶、英魂祭奠,就在于,這個清明寄托的已經不僅僅是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情,更是升騰起的深沉家國情懷和勇毅前行的奮發之志。我們在氣清景明、春暖花開的清明時節追思前人,在革命墓碑、烈士陵園中祭奠英魂,為的正是從壯闊的歷史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營養,從紅色基因中汲取自強不息的力量,以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告慰英雄烈士。緬懷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也是為了把英烈的情懷融入血脈,讓英雄的精神薪火相傳,在堅守國家和民族的共有價值中凝聚發展前行的力量,在更加壯闊的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勇向前、不負春光再出發。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發展少不了每一個個體的積極參與和貢獻。與革命英烈相比,和英雄模范相較,我們或許生來平凡,也并不偉大,但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精益求精地把每一項日常工作做到極致,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家國大愛,少不了平凡的凝聚;復興夢里,人人都是“最美奮斗者”。
清明已過,但先烈精神永駐。在走進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只要我們記得,他們就還活著,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更活在踐行英烈精神的行動中。(嚴霜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