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伍里川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跟隨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區岳陽、常德、益陽三市調查發現,當地在化肥減量工作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玩“數字游戲”:鄉鎮尚未報送,縣里就在直報平臺上報了所謂統計結果;號稱化肥使用量減少,但報送的數字卻連續幾年一模一樣;化肥使用量實際增加而統計稱減少……如此大面積、多層級、多手法弄虛作假,“生產數據”,堪稱創記錄行為,這再次發出警示:罰則必須嚴明,法律必須彰顯,懲處必須到位。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數字游戲”由來已久,數字出官、出政績,并非傳說。但和冠冕堂皇求取部門利益、個體利益的做法不同,洞庭湖地區的“數字游戲” 折射出事不關己、糊弄了事、只求過關的意識。一位基層統計干部坦承,在實際統計工作中,對化肥使用量的數據重視程度不如GDP、固定資產投資等。為啥不重視?因為這不是地方中心工作,并不關切部門核心利益。何況,化肥減量與否也不會明顯影響糧食產量,只要糧食數據好看,化肥過量使用的危害,誰“看得見”呢?
我自小務農,深知鄉村中“化肥麻木”心理的存在。只要產量有保證,化肥使用量的多寡,并不特別為人在意。在這個問題上,民間心理與部門心理并無大的不同。這種“集體無意識”,范圍更廣、涉及層面更深,危害性也越大。如果說“數據造官”糜爛的是個別地方官員的為政理念,那么,在地方通行無阻默契十足的“數字過關”,催生的是化肥使用無度,導致土壤與河流深度受傷,更損及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健康生態。
據報道,經過近幾年的環境綜合整治,洞庭湖區環境污染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洞庭湖等湖泊水質總磷濃度仍然超出國家Ⅲ類水質標準,區域環境壓力巨大。可見,化肥過量使用危害甚巨,當地理應配合國家層面要求,落實化肥減量政策,讓土地與河流得到喘息之機。但“早產”數據、“僵尸”數據、“美容”數據……條條數據,遮掩了真相,耽誤了治理時機,也向社會、上級傳遞了錯誤信號。督察組批評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三地黨委、政府落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不力,化肥減量工作不嚴不實、敷衍了事、浮于表面,可謂一語中的。
不論數據造假所為何事,都是嚴重違規違法行為,必須受到嚴厲懲治。28日,生態環境部答媒體問時強調:今年將開展針對監測數據造假的專項,嚴厲打擊篡改、偽造數據的環境違法犯罪。
這表明,某些地方數據造假成風,絕非一時工作失誤、把關不嚴,而是上下“協同”,共求避責。對這類行為,不僅要予以行政問責,還要追究法律責任。對涉嫌犯罪的,必須繩之以法,不可輕饒。
同時,應該看到,這類環境數據造假行為,并非一地之“傳統”,在多個地方均有顯現。而這背后,是法律條文有待進一步完善、立法層面有待加強立法的現實語境。2020年4月,生態環境部表示將推動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入刑,這一表態既表明了決心,也顯示了在法治領域的發力方向。唯有健全法律、依法遏制,才能增強震懾力,消解“造假任性”。期待此次事件的曝光,能迎來一場行政問責和依法懲處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