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9日),修改后的雜技劇《戰上海》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該劇將于5月8日、9日亮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五一”后,上海滬劇院《敦煌女兒》將在太倉大劇院進行最后調整,5月12日登陸北京國家大劇院。一部部上海原創舞臺作品亮相北京,將進一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戰上海》歷經半年多重大修改后的首輪演出,也是“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中國雜技藝術創新工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的驗收演出。舞臺上,雜技劇展現出解放上海時的跌宕起伏與壯懷激烈,為觀眾奉獻一場接通歷史時空的心靈洗禮。5月8日、9日《戰上海》亮相北京,則是海派雜技首部完整劇目在北京演出,距上海雜技團上一次參加進京匯演也有30多年了。
2019年,上海雜技團與上海市馬戲學校聯合創排紅色主題雜技劇《戰上海》,藝術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在上海地下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協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跡,先后參加中國雜技藝術節開幕式、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等一系列重要演出。
去年10月起,《戰上海》對音樂、服裝、舞美及多媒體等進行修改,劇情更緊湊。昨天的演出還調整了一些雜技設置,之前雜技“跳板”出現在“保衛電廠”一幕,展現基層員工奮起抵抗敵人攻擊、保衛電廠的情景。現在“跳板”被調整到“血戰外圍”一幕,再現解放軍戰士如何突破火力封鎖,炸毀敵人暗堡的場景。
2018年,上海滬劇院攜原創大戲《鄧世昌》來到國家大劇院,時隔三年,《敦煌女兒》5月12日將在國家大劇院再次展示上海地方劇種魅力。該劇同樣屬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謳歌一代代敦煌人堅守理想、默默奉獻的崇高情懷。
《敦煌女兒》的創排從《解放日報》樊錦詩報道開始,歷經10年。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飾演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齡段的樊錦詩。在時空交錯的場景中,她一個轉身便從25歲變為80歲,而這30秒的時間間隔只能通過形體、唱腔和神態來轉換。這種變幻的敘事方式受到觀眾好評,尤其受到年輕觀眾認可。除了角色年齡自如切換,《敦煌女兒》精彩唱段也讓人稱道,茅善玉最長的唱段接近20分鐘。
樊錦詩表示:“《敦煌女兒》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滬劇院將以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演好這出戲。”編劇楊林則說,我們做的不僅是一臺戲,更是為千年敦煌添磚加瓦。(記者 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