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5月10日從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個。下一步,工業互聯網政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加快出臺兩化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等重點行業加快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同時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突破企業“不會用”和“不敢用”難題。業內認為,隨著更具針對性政策舉措的落地,工業互聯網將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近期,從中央到相關部委正頻頻展開工業互聯網建設相關部署。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引領產業優化升級,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產業數字化。工業和信息化部4月14日印發的《“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發展改革委則表示,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建設。
在利好政策的帶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截至目前,工業互聯網應用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同時多層次平臺體系持續壯大,目前遴選出跨行業跨領域平臺15家,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重點平臺超過100個,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臺(套),工業APP超過59萬個。
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迅猛。根據中國信通院相關研究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78萬億元。中國信通院兩化所工業互聯網平臺部副主任劉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工業互聯網今年將延續穩定增長的態勢,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不過業內也指出,目前工業互聯網掌握核心技術重要且緊迫,融合應用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亟待拓展,企業“不會用”和“不敢用”問題依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多方政策保障,營造良好環境。
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將靶向施力。記者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將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政策,制定出臺兩化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企業內外網升級改造,加快“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重點培育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特定行業區域特色型、特定技術領域專業型三類平臺。推動共性技術創新,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推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應用。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重點行業,著力培育一批面向特定場景的行業解決方案。同時進一步培育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制定工業設備上云標準,降低工業企業上云用平臺門檻,重點解決企業“不會用、不敢用”問題。
地方也在積極布局。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已有天津、成都、蘇州、南通等多地圍繞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出臺相關行動計劃,謀劃未來三年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例如,天津提出,深化工業互聯網在汽車、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行業應用,到2023年底構建不少于5個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成都則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集成創新應用、企業上云用平臺、工業互聯網產品研發等10個方面出臺具體支持政策,計劃到2023年底打造2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優勢平臺。
頭部企業也正從技術創新、應用落地等方面競相加快布局。4月29日,騰訊云西南地區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重慶上線,預計到2024年底,打造1000家上云上平臺示范企業,研發不少于100個工業創新應用。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連接超90萬臺高價值設備,涵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下一步將加快完善工業數據采集互聯體系,向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川渝及中原區域深耕布局。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此前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前三個季度宏觀杠桿率上升幅度分別是14、7.2和3.9個百分點,第四季度轉為下降1.6個百分點,表明實體經濟的活力有了極大恢復,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在明顯提升。“未來隨著經濟向常態回歸,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以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靈活、合理適度,預計我國的宏觀杠桿率將繼續保持基本平穩。”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也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將有較大幅度反彈,而宏觀杠桿率也會有所回落,進入去杠桿的軌道。這是推進改革的窗口期。聚焦債務“灰犀牛”問題,取消政府隱性擔保,逐步形成市場化的風險定價機制,構建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可持續的債務積累模式。
董希淼表示,我國宏觀杠桿率的下降釋放了積極信號。展望未來,在繼續推進宏觀杠桿率下降方向不變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節奏和力度,“用時間換空間”,同時要對市場預期進行合理引導。“可以看到目前貨幣和金融政策也更強調‘結構性’,保持對重點實體領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