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新政風向

加快培育制造業優質企業,六部委拿出了哪些重磅利好

來源: 第一財經  
2021-07-05 09:52:54
分享: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又一政策文件出臺。近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實施主體,其中優質企業是領頭雁、排頭兵。工信部表示,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不僅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第一財經分析,《指導意見》的一大亮點就是明確了制造業優質企業的范圍及梯度培育格局。而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有利于統籌整合政策資源,提升各項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政策傳導效果,也有利于強化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企業的合作,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發展生態。

  哪些企業將受益?根據《指導意見》,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領航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是此次六部門發文重點支持的對象。

  樹立三類典型標桿企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近年來,我國優質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但總體上企業發展質量、影響能力等都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企業不分大小,只要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在制造業基礎和產業鏈中發揮獨特作用,都是制造業優質企業。根據企業在產業分工中的位置和規模,《指導意見》提出樹立產業鏈領航、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三類典型標桿。

  《指導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發展形成萬家“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和一大批領航企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指導意見》從支持企業自身做強做優做大方面提出了六項任務舉措,從政策支持和精準服務方面提出了兩項保障舉措,對企業培育發展予以支持。

  吳琦告訴第一財經,制造業企業長期以來的問題,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較弱。基礎前沿和高新技術研究不足,部分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二是融資難題長期難解,經營成本負擔較高。特別是對于民營制造企業、中小制造企業來說,融資渠道不暢。

  “《指導意見》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明確了工信部牽頭,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證監會參與的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的跨部門協調和聯動機制,并落實責任部門和具體舉措,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吳琦說。

新華社圖

  對哪些行業帶來利好

  《指導意見》特別提到,加大基礎零部件、基礎電子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高端儀器設備、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裝備攻關和示范應用。

  工信部指出,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存在風險、企業發展韌性有待增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水平不夠,技術創新、經營管理等專業化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等。

  針對上述問題,在支持企業自身做強做優做大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加強國家科技創新資源對企業的支持和開放;引導企業廣泛參與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引導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搭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平臺;引導企業加強管理創新;鼓勵企業加強對外開放合作。

  一位汽車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近兩年芯片危機的出現,讓大家認清了“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關鍵核心技術不是花錢可以買到的,中國的制造業必須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發揮優質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可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各類企業做優做強,從而促進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整體提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日前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在核電、高鐵、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終端產品都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相比終端產品,關鍵零部件的技術迭代更快、專業化程度要求高,產品的研發往往基于基礎研究,市場競爭也更激烈,所以怎么在關鍵技術這些中間品領域形成創新能力,對中國的產業鏈安全也越來越重要。

  吳琦分析,文件的出臺對制造業企業帶來諸多政策利好。一是利好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比如基礎零部件、基礎電子元器件、網絡安全等。二是利好高精尖行業特別是數字經濟相關行業,比如智能制造、5G、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三是利好具有先進綠色低碳技術的行業,比如工業低碳技術、綠色制造技術等。

  “總體來看,《指導意見》中的政策已較為全面,也非常具有針對性。”吳琦說,制造業更大的難題在于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和民營中小企業的支持。建議出臺鼓勵制造業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文件,促進科技成果的高水平大規模創造與有效轉化應用。此外,鑒于當前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應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打造符合科技型制造業企業融資需求的產品體系,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

  支持“制造業優質企業”上市、并購、發債

  資本市場支持方面,為促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指導意見》要求,“組織領航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梳理,鼓勵通過兼并重組、資本運作、戰略合作等方式整合產業資源,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完善金融財政政策措施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加強企業融資能力建設和上市培育,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證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共394家公司首發上市,融資4670億元,規模創十年新高;再融資9476億元,并購重組金額達1.66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合計融資8.48萬億元;創投基金在投本金8877億元,增幅近40%。

  事實上,伴隨注冊制改革推進,資本市場在并購重組、IPO上市、債券發行等方面,一直在持續推進改革完善。

  并購重組方面,據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郭瑞明介紹,為推動提高并購重組質量和效率,優化和調整注冊制下審核機制和審核標準,證監會從嚴監管“三高”并購(高估值、高商譽、高業績),并購重組的制度環境得到大幅優化,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

  “目前全市場97%以上的并購重組可以自主實施,審核項目的平均用時只有40天左右,遠低于法定的90天標準,并購重組注冊時間縮減至約5個工作日。” 郭瑞明6月底披露稱。

  IPO方面,各板塊制度逐步完善,企業上市預期更加清晰。

  科創板聚焦于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企業,兩年來運行平穩。據證監會主席易會滿6月10日披露,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

  7月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進一步披露稱,要穩步推進科創板建設,進一步完善注冊制改革試點工作。“要堅守好科創板定位,助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推動‘應科盡科’。”上交所稱。

  創業板方面,去年8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改革后的創業板聚焦“三創四新”,即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聚焦服務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新三板方面,精選層向科創板、創業板轉板上市即將落地。去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開市,首批32家企業晉層。據此計算,最快本月底將有精選層公司申請轉板。因為據滬深交易所去年11月底發布的轉板上市辦法,在精選層掛牌滿一年,且同時符合IPO財務標準和股本總額、成交量等指標的企業,即可申請轉至科創板或創業板。

  債券發行方面,證監會曾于今年4月30日明確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完善債券發行注冊制,嚴把發行準入關,支持更多優質企業融資發展。同時,穩妥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項目落地,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形成示范效應。此外,還將深化債券品種創新,穩步推進綠色債、科技創新債、股債結合產品等債券品種,有序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交易所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到16.33萬億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債券存量規模達到9.18萬億元,約占全國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券存量規模的40%。

關鍵詞:制造業,優質企業責任編輯:張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