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在對塞內加爾和盧旺達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在塞內加爾《太陽報》和盧旺達《新時代報》發表署名文章,提及多個中非合作的生動故事。
以人民為中心,深化伙伴關系,成果惠及人民。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同非方領導人共同擘畫中非關系發展藍圖,引領中非合作向前邁進。
在習近平主席的關心下,一批批看得見的惠民項目穩步落地,成為中國同非洲乃至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見證——
在塞內加爾西部久爾貝勒大區,村民姆巴凱·迪奧納已告別每天趕4小時馬車去村外拉水吃的日子。受益于鄉村打井項目,包括他在內的200余萬塞內加爾民眾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有干凈的飲用水。
“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去取水了,也不用發愁雨季水質差了!”迪奧納難掩喜悅之情,“中國朋友給我們村修了三個取水點,還有供牛羊喝水的飲水槽。”
項目承建方中地海外塞內加爾子公司在塞內加爾共建設集中供水點978處、水車取水點169處、牲畜飲水槽193處,解決了200余萬當地民眾吃水用水問題,同時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水源保障。
2019年7月15日,在塞內加爾中部坦巴昆達大區一處村莊,當地村莊的兒童在剛剛建好并灌滿干凈井水的牲畜飲水槽戲水。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表示,鄉村打井項目將徹底解決塞內陸偏遠地區用水難問題,為促進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塞方感謝中方想塞方之所想、急塞方之所急。
汩汩的泉水里涌動著友誼和真情。在喀麥隆,中方承建的克里比深水港正帶動當地發展物流和工業園區;在尼日利亞,中企承建的拉伊鐵路順利通車運營……中國基建給非洲人民帶來了便利,也給當地發展注入了活力。
如今在“千丘之國”盧旺達的300個村莊里,屋頂上可以“看”世界的黃色“小鍋蓋”已成為當地小朋友記住中國的標記。
這是中國援非“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安裝的接收天線。2019年5月,“萬村通”盧旺達項目竣工,300個村莊的900處公共場所和6000戶家庭接入了免費衛星電視。
盧旺達時任地方政府部長弗朗西斯·卡博內卡表示,“萬村通”項目將在盧旺達全國范圍內提高電視普及率,幫助盧旺達人了解具有教育意義的全國性和國際性活動及節目,從而幫助盧旺達人開闊眼界,改善生活水平。
“萬村通”項目是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的中非人文領域合作舉措之一,旨在為非洲國家的1萬個村莊接入衛星數字電視信號。
2018年8月14日,在烏干達瓦卡里塢學校,學生們在一起看電視。
這一項目為非洲偏遠地區民眾“打開”了新世界。“太棒啦!我們村子也能看到電視節目了,我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衛星電視進村時,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姑娘索菲亞興奮不已。
據項目承建方中國四達時代集團介紹,截至目前,“萬村通”項目已整體完成逾八成,近20個非洲國家已結束項目驗收。
從“萬村通”項目到中非青年大聯歡,從中非智庫論壇到中國非洲研究院……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中非人文交流日益頻繁,雙方情感紐帶不斷拉緊,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養。
“用中國技術,以往10天工作量現在2天完成!”與當地傳統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相比,中國專家帶來的拋秧栽培技術可大幅提高種植效率,卡里姆·凱塔對此贊不絕口。
凱塔是一位剛剛退休的塞內加爾農業部農技人員,過去10年間一直和中國援塞農業組專家共事。“中國技術帶來的好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為促進塞內加爾水稻產業發展,退休后的凱塔仍繼續向當地稻農推廣拋秧栽培技術。
塞內加爾農業部培訓司官員努阿·庫禾曼格高度贊賞中國農業組的工作。他表示,農業合作一直是兩國雙邊合作中重要且關鍵的一環。塞內加爾是個農業國家,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如何讓農民學會并使用先進的農業技術,脫貧致富,關系到塞內加爾未來的發展。
2017年起,中國政府開始實施援塞內加爾第六期農業技術援助項目,派遣農業技術專家指導塞方進行水稻和蔬菜種植。
從派遣農技專家到設立魯班工坊,從設立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到組織研修培訓……中國同非洲不斷加強發展經驗交流,為非洲持續發展賦能助力。
2021年6月11日,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亞拉伊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行動與成效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真實親誠是中非合作最鮮明的底色。
八年多來,越來越多的非洲民眾因中非合作擁有了色彩斑斕的夢想、擁有了機遇豐富的未來;八年多來,作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中非團結協作、緊密攜手,不斷豐富雙方合作的時代內涵。
2021年,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將在塞內加爾召開,雙方將把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向更高水平,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造福中非人民。
出品人:周宗敏
策劃:陳贄、應強
監制:馮俊揚、魏建華
統籌:謝鵬、楊駿、閆珺巖、蔡施浩、王小鵬、朱紹斌
記者:邢建橋、呂天然
文本:張曼
攝影:埃瑪·休斯敦
編輯:蔡施浩、王雅晨、劉陽、張濤
視覺:陳杉、黨琦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