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小麥種植基地,收割機正收獲小麥(無人機照片)。
盛夏時節,作為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的“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大地麥浪滾動,76萬畝小麥喜獲豐收,一幅幅熱火朝天的麥收畫卷徐徐展開。
新華社記者 李云平 攝
7月29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小麥種植基地,收割機正收獲小麥(無人機照片)。
盛夏時節,作為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的“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大地麥浪滾動,76萬畝小麥喜獲豐收,一幅幅熱火朝天的麥收畫卷徐徐展開。
新華社記者 李云平 攝
7月28日,農民在閭山茶園采摘茶葉。
近日,遼寧省北鎮市羅羅堡鎮的閭山茶園內滿目蔥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葉。茶園通過與研發機構合作,優選抗寒品種、控制土壤酸堿度、采用雙層冷棚技術抵御低溫等手段,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茶樹,開發東北紅茶和綠茶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月28日,在閭山茶園制茶車間,制茶工人對采摘的茶葉進行殺青。
近日,遼寧省北鎮市羅羅堡鎮的閭山茶園內滿目蔥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葉。茶園通過與研發機構合作,優選抗寒品種、控制土壤酸堿度、采用雙層冷棚技術抵御低溫等手段,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茶樹,開發東北紅茶和綠茶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月28日拍攝的閭山茶園(無人機照片)。
近日,遼寧省北鎮市羅羅堡鎮的閭山茶園內滿目蔥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葉。茶園通過與研發機構合作,優選抗寒品種、控制土壤酸堿度、采用雙層冷棚技術抵御低溫等手段,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茶樹,開發東北紅茶和綠茶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月28日,農民在閭山茶園采摘茶葉。
近日,遼寧省北鎮市羅羅堡鎮的閭山茶園內滿目蔥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葉。茶園通過與研發機構合作,優選抗寒品種、控制土壤酸堿度、采用雙層冷棚技術抵御低溫等手段,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茶樹,開發東北紅茶和綠茶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月28日,農民在閭山茶園采摘茶葉。
近日,遼寧省北鎮市羅羅堡鎮的閭山茶園內滿目蔥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葉。茶園通過與研發機構合作,優選抗寒品種、控制土壤酸堿度、采用雙層冷棚技術抵御低溫等手段,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茶樹,開發東北紅茶和綠茶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7月29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小麥種植基地,收割機正收獲小麥(無人機照片)。
盛夏時節,作為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的“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大地麥浪滾動,76萬畝小麥喜獲豐收,一幅幅熱火朝天的麥收畫卷徐徐展開。
新華社記者 李云平 攝
7月29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小麥種植基地,收割機正收獲小麥(無人機照片)。
盛夏時節,作為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的“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大地麥浪滾動,76萬畝小麥喜獲豐收,一幅幅熱火朝天的麥收畫卷徐徐展開。
新華社記者 李云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