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
一座以紅磚砌筑、紅瓦鋪頂的建筑
靜述著紅色的歷史煙云
北大紅樓
始建于1916年 落成于1918年
是李大釗、毛澤東等人
開展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修葺一新的北大紅樓。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在此相繼展開
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此孕育誕生
↑北大紅樓東側,一間教室被復原成五四運動前夕北大學生準備游行旗幟、標語時的情景。
8月1日起
北大紅樓開放個人預約
觀眾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先輩革命足跡
紅色之城北京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
書寫著中國人民英勇拼搏的光榮歷史
一代代人奮斗的足跡
深深烙在1.6萬平方公里的京華大地
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指引人們回望追尋
那段星火燎原的崢嶸歲月
↑在北京市中心,前門箭樓(近處灰色建筑)、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故宮(黃頂建筑群)和景山,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形成北京城的中軸線。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
在這座古樸靜謐的三合院
生活了近4年
↑李大釗故居
這時是李大釗文章的高產期
基本上每9天就寫出一篇文章
↑6月1日,講解員為前來參觀李大釗故居的學生作介紹。
1917年1月,《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
被蔡元培聘請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
《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遷北上
↑6月1日,參觀者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觀看展覽。
《新青年》見證了五四前后
新文化運動的蓬勃開展
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的歷史過程
在黨的創建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6月1日,學生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了解展出的油印機。
1918年10月
邵飄萍創辦《京報》
決心不受外國通訊社和軍閥左右
將《京報》辦成真正為民眾發聲的報紙
↑京報館舊址
邵飄萍憑借特殊的記者身份
不僅為組織提供了大量情報
還在報館多次幫助組織印刷、出版刊物
為黨培養了一批新聞戰線上的得力干將
↑6月1日,小學生在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學習邵飄萍事跡。
北大二院舊址前身是
近代歷史上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
↑6月1日,在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前,學生在“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開幕儀式上誦讀《共產黨宣言》(節選)。
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北大二院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
例如成立進步社團、召開會議、發表演講等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不避艱辛
頑強探索的燃情歲月
↑6月1日,參觀者在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觀看展覽。
百年砥礪
滄海桑田
北京見證了中華兒女孜孜奮斗
不屈斗志
見證了中華大地改天換地
日月新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于2月3日舉行了入城式。這是北平市民在正陽門大街上夾道歡迎參加入城式的人民解放軍。
↑2019年2月8日,游客在北京前門大街游覽。
↓1949年10月1日,首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從3000年歷史長河中走來
千年古都以共和國首都的新身份
屹立于世界東方
↑遠眺北京CBD區域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場館及展覽區
↑北京國家速滑館
↑夜色中的北京東三環CBD樓群
↑北京世園會園區一角
盧溝千年題曉月
金臺幾度夕照紅
一座座紅色地標
書寫千秋偉業
為北京再添新光彩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6月18日攝)。
仲夏時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在首都北京正式開館。
從此,我們黨有了永久性、綜合性的黨史展覽館。
↑6月1日,在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前,少年兒童表演微話劇《探尋紅色開端之地 講述百年青春故事——工人是天》。
↑ 4月4日,在北京市萬安公墓內的李大釗烈士陵園,學生向李大釗像獻花。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新征程的進軍號已經吹響
北京,將擦亮鮮紅的底色
凝聚磅礴的力量
向著新的偉大前景奮力啟航
↑鳥瞰北京長安街
監制:劉潔 駱國俊 鄭衛 蘭紅光 賴向東
統籌:李斌 李德欣 魚瀾
制作:李京 虞東升 鞠煥宗
攝影:蘭紅光 鞠煥宗 張晨霖 任超 彭子洋 陳鐘昊 謝晗 李欣 申宏 岳月偉 劉金海 姜克紅 宋連峰
編輯:鄧堅 戚文娟 王化娟 郝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