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
“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2021年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破題”高質量發展,廓清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些認識問題。
“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中國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一重大命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展開新實踐、呈現新氣象。
問產業 談創新 謀發展——
“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
“這一次到福建來走一走,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看一看。看什么呢?”習近平總書記稍作停頓:
“創新。”
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在光學鏡頭制造商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總書記對這家企業自主創新饒有興致。
“‘十四五’時期我們國家再往前走,必須靠創新。”“抓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國家作出貢獻,國家就會全力支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進入新發展階段,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
通過視頻察看國之重器“中國天眼”現場,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考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出席“科技三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今年以來,無論是考察調研還是召開會議,總書記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一直念茲在茲。
為了讓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落地生根,更多上下游企業從中受益,補鏈、擴鏈、強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不斷完善機制,既“揭榜掛帥”又“掛帥出征”。
“跨前一步主動作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有效對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產業組組長潘宏凱說。
依托G60高速和滬蘇湖高鐵等交通大動脈,這條串聯起長三角9地的科創走廊已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成為提高長三角地區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能力的重要平臺。
一個地區如何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生態地位重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是否要走和發達地區一樣的發展道路?
圍繞這個問題,總書記的調研步伐不停。
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產業、最具活力的企業;在廣西柳州,總書記考察裝備制造和螺螄粉“一重一輕”兩個產業;在貴州,考察當地特色的苗繡產業……
從產業結構調整到特色產業發展,從創新賦能到文化傳承,總書記為地方找準融入新發展格局定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方向。
“十四五”開局之年,蓄勢已久的創新活力加速釋放:全球最大規模5G移動網絡初步建成;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亮相”,生態系統加快成長;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內需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貫穿我國“十四五”發展的一條邏輯主線,而高質量發展則是深嵌其中的主題。
看生態 劃底線 闖新路 ——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7月的青海湖畔,金色油菜花、蔥綠草場和成群牛羊相映成趣,天空與湖水成為一色。
16日,第二十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迎來第六賽段——青海湖至茶卡天空壹號的比賽。當天一大早,來自山西運城的游客王盼就帶著5歲的女兒站在賽段起點旁等待鳴槍開賽。“在這樣如畫的景色中騎行一定很享受。”她說。
賽段起點不遠處,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海湖南岸保護站,被救護的普氏原羚在這里棲息。隨著保護力度增強,普氏原羚數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2020年的2700余只。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青海考察,專門實地考察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作出“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的重要指示。
經過多年努力,青海湖生態系統的原真性、系統性、完整性得到存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拉動旅游、賽事及特色產業發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強。
從踏勘烏江江畔到察看武夷山國家公園,從調研漓江流域綜合治理到關心內蒙古生態治理,從調研南水北調工程到考察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環保,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的重點。
這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一件大事。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直抵人心。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起筆著墨……“十四五”開局之年,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訪百姓 問民生 話未來——
“更好的生活,我們一起來推動、來實現”
7月24日晚間,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一發布,微信上的家長群沸騰了。
“真心期待這些措施能實實在在見效。”北京四年級小學生家長夏女士說。
“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些問題都屬于社會性問題,不是教育部門單獨可以解決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研究解決。”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作出指示。
兩個多月后,他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調研公立醫院改革,深入社區了解基層治理;探訪牧民搬遷安置點,和林場工人話“轉型”;謀劃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
“人民”,始終是總書記心上最大的牽掛。
從林芝市區向東駛出12公里,就是享有西藏“桃花第一村”美譽的嘎拉村。
回憶起總書記到家中看望的情景,村民達瓦堅參記憶猶新。
“總書記問得很仔細,看得也很仔細,看了家里的倉庫,問廁所通不通水,洗澡的熱水怎么來的,房子什么時候建的、什么結構,建房子花了多少錢,幼兒園遠不遠……我們心里非常溫暖。”
自2002年舉辦“桃花節”以來,嘎拉村村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37歲的達瓦堅參跑運輸,再加上桃花節分紅、土地流轉、種植養殖等,家庭年收入30多萬元。
高品質生活,是高質量發展目標所在。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接力展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探索已然啟步……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開局之年上半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超六成,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房住不炒”信號更加鮮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
“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邁向新的征程,總書記的話指引方向,堅定有力。(記者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