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華盛頓8月31日報道,盡管我們在鳥類保護方面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功——比如北美白頭海雕的數量大幅回升——但全球范圍內的猛禽數量正在減少。
據報道,科學家對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和國際鳥類聯盟的數據進行最新分析發現,全世界557種猛禽中有30%被認為是近危、易危、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研究人員發現,有18個物種是極度瀕危物種,其中包括菲律賓鷹、連帽禿鷲和安諾本角鸮。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鳥類專家赫拉爾多·塞瓦略斯說,其他物種在特定地區面臨本土滅絕的風險,這意味著作為當地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它們可能不再發揮關鍵作用。這項研究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
塞瓦略斯說:“金雕是墨西哥的國鳥,但在墨西哥只剩下很少的金雕。”2016年的一次普查估計,墨西哥現在只剩下約100對育種金雕。
報道稱,在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角雕一度是相當常見的動物,但砍樹和焚燒大大縮小了它們的活動范圍。
研究發現,在主要是白天活動的瀕危鳥類——包括大多數鷹、雕和禿鷲——當中,54%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對于夜間活動的瀕危猛禽(比如貓頭鷹)來說,47%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
北得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杰夫·約翰遜說,那意味著“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的因素尚未得到糾正”,這些物種需要立即得到關注。約翰遜本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史密森學會候鳥研究中心研究員、非營利組織國際鷹觀察組織的科學家埃文·比奇利說,從全球范圍來看,這些鳥類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被破壞、氣候變化以及有毒物質。他本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報道提到,殺蟲劑“滴滴涕”會使蛋殼變薄,導致北美的白頭海雕數量銳減,這促使美國在1972年禁止使用這種殺蟲劑。但比奇利說,其他威脅依然存在,包括滅鼠藥、獵人子彈和彈丸中的鉛。許多猛禽以嚙齒類動物和死去的動物為食。
阿根廷科馬韋國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塞爾焦·蘭貝圖奇說,由于接觸殺蟲劑、鉛和其他有毒物質,康多兀鷲的數量正在減少。
報道稱,在牲畜中廣泛使用消炎藥導致南亞的禿鷲數量迅速減少。這些禿鷲在食用動物尸體后死亡,近幾十年來某些物種的數量減少了95%。
在東亞,許多猛禽是遠距離遷徙的候鳥:他們在中國北部、蒙古國或俄羅斯一帶繁殖,然后沿著中國東部海岸南下,在東南亞或印度度過夏天。
國際鳥類聯盟駐英國首席科學家斯圖爾特·布查特說,在全球范圍內被保護組織認定對猛禽至關重要的4200個地區中,大多數地區“未受到保護,或只有部分保護區”。
2018年發表在英國《生物保護》季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52%的猛禽物種數量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