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時準時起床,7時50分從學校出發,8時20分前到達十四運會媒體記者村。經過安檢和一系列準備工作,10時正式開始工作。
9月4日起,大學生志愿者侯家驥和同校幾十名同學每天往返于媒體記者村和學校,開啟了他們的十四運會志愿服務時間。對于志愿者的工作,侯家驥說:“累,但很值得。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鍛煉了自己。”
侯家驥出生于2000年,此次是他第一次參加大型賽事的志愿服務活動。“我這個人比較熱心,在學校也參加過很多志愿服務活動。從去年開始,我就一直關注十四運會志愿者的招募動態,渴望為在家鄉舉辦的這場全運盛會貢獻一份力量。”侯家驥說。
對侯家驥來說,能成為十四運會志愿者,意義非凡。“學校發布報名通知后,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參加完學校十四運會志愿者的選拔,我深刻感受到大型活動志愿者選拔工作的細致和嚴謹。”
從去年10月開始,侯家驥就進入了層層資格篩查、身份信息核驗等程序。當志愿者工作證真正戴在脖子上那一刻,侯家驥才感覺自己切切實實地成了一名“小秦寶”。
侯家驥的崗位在媒體記者村志愿服務中心,他說:“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給媒體記者村的‘村民們’提供接待咨詢、失物招領、雨傘充電寶借用等服務。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們馬上到。”
侯家驥和同伴們被分配在5個崗位,其中3個在室內,2個在室外。“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把每個崗位輪一遍。剛開始的時候站一天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每天結束工作返回學校時已是晚上8時多,躺在床上都不想動。”侯家驥說,“經過這幾天的鍛煉,大家已經慢慢習慣,都不覺得累了。”
為了方便服務“村民”,侯家驥熟記媒體記者村里各個區域的方位和十四運會每天的賽事安排。“也許這些問題不會有人問我,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盡可能多了解一些,為每一位前來咨詢的‘村民’提供滿意的答案,把陜西高校學子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來。”侯家驥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