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中國空軍運—20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109位志愿軍烈士英靈及1226件相關遺物回到祖國懷抱。
“盛世中華,英烈回家,向志愿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機組成員與塔臺的對話,讓人們淚濕眼眸。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驅、英雄烈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繼,換來了今天的山河錦繡、歲月靜好。他們的豐功偉績會永載史冊、熠熠生輝,他們的崇高精神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來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在油畫《陳樹湘》前,總書記停下腳步,凝視良久。
長征出發時,紅軍隊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總后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湘江戰役打響后,紅34師與數十倍于己之敵鏖戰4天4夜,直到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
突圍中,陳樹湘遭當地民團伏擊,腹部負重傷。在敵人將陳樹湘抬去邀功途中,他自己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實現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在歲月長河中,像陳樹湘一樣為了國家民族、奉獻出自己生命的英烈還有很多。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氣壯山河的詩句,是年僅28歲的夏明翰在就義前留下的。
1928年初,夏明翰被黨組織調到湖北開展革命工作,不久后因叛徒出賣而被捕。他受盡酷刑折磨,依然不肯屈服,慷慨就義。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洪流中,以身許國、以死報國的豪情壯志薪火相傳:
“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烈士陵園里長眠著740多位航天英烈,犧牲時平均年齡僅27歲;穿云破霧,巡守山河的殲—10女飛行員余旭的生命定格在30歲;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某機步營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先進典型,誓死捍衛祖國領土……
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有約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96萬名。他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犧牲,造就了國家今日的繁榮富強、文明進步。
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社會風尚
2018年9月30日,是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后的首個烈士紀念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巍峨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了華夏兒女向英烈致敬的莊重時刻。這是以國家之名尊崇英烈的體現,表達出的是最高規格、最深情意的由衷緬懷。
守護英烈,就是守護一個國家的光榮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設立烈士紀念日、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加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修繕保護,到依法懲治詆毀褻瀆英烈的行為,再到紅色旅游方興未艾,多措并舉緬懷為黨和國家奉獻出生命的英烈,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風尚。
今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烈士尋親信息,引起網友積極響應。截至9月27日,“為烈士尋親”活動已為6350位烈士找到親屬。
英雄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前行的強大力量
秋日的北京,雨水淅淅瀝瀝。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許多市民冒著雨前來回顧革命歷史。
“我從南方趕過來,是為了回顧自己經歷過的歷史,更是為了緬懷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一位老人激動地說,年輕人要牢記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傳承紅色基因,擔起肩上責任。
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歷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書寫著烈士對祖國的忠誠,激勵著后人對英雄精神的傳承。
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80多年來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打出了“硬骨雄風”的赫赫威名,涌現出尹玉芬、劉四虎等“特級戰斗英雄”。
六連官兵不斷從“硬骨頭精神”和英雄事跡中汲取營養。為了了解連史,指導員馮杰任職第一天就打背包住進了連史館。白天刻苦訓練,晚上在連史館學習。
馮杰深刻感慨:“從戰火硝煙中走來,我們更要傳承紅色基因,做聽黨話、跟黨走的‘硬骨頭戰士’!”戰士張亞秋說:“訓練最苦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硬骨頭精神’,想到的是先輩們的堅毅,想到的是連隊‘堅持到底的后勁’。這提醒我,不能輕易服輸。”
在我國第八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武警北京總隊執勤十支隊組織官兵學習了武警部隊組建以來涌現出的英雄人物事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支隊政治工作部主任石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