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的重要節點。
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這一重大國際合作倡議,總書記深謀遠慮,提出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
不僅明方向,更謀劃路線。在這場重要座談會上,總書記作出一系列契合實際、面向未來的具體部署,為新階段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有這樣一段重要表述:
“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大批關系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總結共建“一帶一路”8年來的成績:“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
回顧走過的路,是為了繼續走好前行的路。
透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可以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時與勢——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沒有變,共建“一帶一路”仍面臨重要機遇。迄今,我國已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察勢是為了馭勢。
“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合作和斗爭、統籌存量和增量、統籌整體和重點,積極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五個統籌”,指出了新階段共建“一帶一路”的要義所在。
如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總體可以歸結為“六個要”:
這“六個要”,也是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的“密鑰”。
高標準——
“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這是對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指向。
仔細研讀會發現,一些部署是以往有效舉措的加強版,更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舉措,開辟出新的合作空間。
譬如,總書記提出“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為互聯互通注入新內涵。
可持續——
總書記這樣強調,要統籌考慮和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聚焦新發力點,塑造新結合點。
這兩者的“新發力點”“新結合點”必將為沿線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新機遇、合作新空間。
總書記提出的要全面強化風險防控,其中包括探索建立境外項目風險的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平臺等舉措,釋放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信號。
惠民生——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造福百姓。
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優質打造標志性工程”,著重指出“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統籌謀劃,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展商紛紛“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一位巴基斯坦客商的話令人久久不能忘懷:“你可能想象不到,得益于中國的進博會,遠在幾千里外的巴基斯坦農村貧困婦女有希望靠自己編織的地毯擺脫貧困……”
不僅謀劃大格局,還著眼細微處。
“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全力保障境外人員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突出防控措施的精準性,著力保障用工需求、人員倒班回國、物資供應、資金支持等。”總書記的話語,情真意切、暖人心田。
中國有句古話:執大象,天下往。共建“一帶一路”,符合歷史大勢、符合時代潮流,符合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因而8年來展現出愈加旺盛的生命力、愈加強勁的磁吸力。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習近平總書記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擘畫新圖景,再次傳遞積極信號:中國愿與各方一道,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共創機遇、共享繁榮,讓這一東方倡議更多造福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