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于明年的3月4日舉行,今天(11月24日)距離開幕還有整整100天的時間。殘奧冰球項目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兩個冰上比賽項目之一,原名叫“冰橇冰球”,在1976年第1屆瑞典恩舍爾茲維克冬殘奧會上被列為表演項目,在第6屆挪威利勒哈默爾冬殘奧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上,國家殘奧冰球隊將首次參賽,即將首度亮相冬殘奧會競技舞臺的冰球運動員們準備得怎么樣了?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看一看。
中國殘奧冰球隊刻苦訓練積極備戰
位于北京市順義區的中國殘疾人運動管理中心,早上9時,健身房里就已經熱鬧非常。伴隨著歡快的音樂,運動員們開始了一天的訓練。
參加殘奧冰球比賽的運動員需要坐在冰橇上參加比賽,所以對運動員上肢力量、手部的靈活度的練習變得尤為重要。
國家殘奧冰球隊副領隊 王建斌:健全人靠冰鞋、冰刀,那么殘疾人(冰球運動員)靠冰車(冰橇),咱們看到有雙截的、單截的,就是一條腿的和兩條腿沒有的,但是他都在規定的車上坐著,人車為一體來進行比賽。因為它畢竟速度相當快,我認為比健全人的難度更大一些。
除了冰橇,殘奧冰球比賽的冰球桿也是特別的一項裝備。冰球桿左右各一支,桿兩端的形狀和功能不同,“桿柄頂端”安裝了齒狀金屬器件,運動員可以用來推動冰橇滑行,而外形有點像船槳的一端是“桿刃端”,則是用來控球和擊球。
據了解,國家殘奧冰球隊今年9月在瑞典舉辦的殘奧冰球世界錦標賽上,摘得B組第一名的成績,成功拿到冬殘奧冰球比賽的“入場券”。
國家殘奧冰球隊副領隊 王建斌:2016年正式組成了國家隊,當時最小的隊員是14歲,那么到目前經過四五年,應該是平均在25歲左右。那么咱隊分了老中青三結合,應該說我們這個年齡框架結構是非常好的。
來自俄羅斯的冰球教練尼古拉,曾帶領俄羅斯國家殘奧冰球隊獲得2014年索契冬殘奧會銀牌。2017年加入中國隊,已帶領中國國家殘奧冰球隊參加了多場國際比賽。他表示,年輕的中國隊國際賽事的比賽經驗相較于歐美國家的球隊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隊隊員刻苦的訓練和團結一心的精神,讓他備受鼓舞。
國家殘奧冰球隊俄羅斯籍教練 尼古拉·沙爾舒科夫:針對我們隊員比賽經驗不足的這個問題,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尤其是近一年的訓練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模擬比賽訓練,完全模擬國際比賽的模式,穿不同的比賽服,進行不同隊伍的一個對抗。我們會一直堅持對隊員的體能和戰術訓練,帶領隊員觀看學習和分析國際強隊的比賽視頻,了解他們的優勢和他們的不足,最重要的是教會隊員學會和不同的隊伍進行比賽對抗。
新聞特寫:不能被打敗的人生
冰球,被譽為世界上攻防轉換節奏最快的集體球類項目。而殘奧冰球運動,更是對運動員的身體平衡性、意志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戰。
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國家殘奧冰球隊即將首次登上冬殘奧的舞臺,這些年輕的小伙子們究竟如何與冰球結緣?接下來,讓我們走近兩位00后運動員。
在模擬對抗戰的等待間隙,運動員邱殿棚還在反復地練習著急轉的動作。身為前鋒,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用更快的速度控球。正滑、倒滑、壓步、急停,每個環節都要有力還要可控,需要保持平衡和協調,這位隊里年齡最小的球員靠的就是千百次的練習。
邱殿棚今年19歲,6歲時的一場車禍讓邱殿棚失去了左腿,因為性格要強,他從來沒有用過拐杖,很小就學會用一條腿跳著走。5年前,他從零開始學習冰球,通過刻苦的練習,一路進入國家隊。在冰上一次次對抗和沖撞之間,他的體能和意志力都在不斷增強。
國家殘奧冰球隊隊員 邱殿棚:我那些隊友有的甚至雙腿截肢,我覺得他們都在努力,我也得努力。
作為隊里年齡最小的球員,邱殿棚說在這里更大的收獲是樂觀和友誼。在這里隊員們不僅是冰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的兄弟,大家并肩作戰、相互鼓勵,讓他真正打開了封閉的自己。
國家殘奧冰球隊隊員 邱殿棚:我以前不太愛說話,跟外人基本就說不來話。來到這兒之后變得特別開朗,都是他們開導的,就被他們給改變了。
小邱的室友是來自貴州黔東南州的李宏觀,今年21歲。和小邱一樣,李宏觀也是在6歲時遭遇了車禍,失去了左腿。面對人生挫折,小李一邊讀書一邊還參加了游泳隊。小李說來到國家隊,參加冰雪運動項目,這個人生的第二次轉折讓他重拾了信心。
國家殘奧冰球隊隊員 李宏觀:第一次參加冰球訓練的時候,就感覺非常有意思,因為當時在觀看席上看他們的訓練,大家一起碰撞,都挺激烈的,感覺在賽場上飛馳。因為沒有左腿,就感覺在冰上滑行也類似于一種跑,挺向往的。
從游泳隊進入冰球隊,改變的不僅是訓練的內容,團隊的協作配合、冰面上的馳騁競技,讓李宏觀徹底走出了低谷。小李說,由于自己是隊里身體最瘦小的一個,所以要更加努力去訓練。為了能夠盡快練習好冰橇上的平衡和速度,他就搬來10公斤的杠鈴片壓在冰橇上。
國家殘奧冰球隊隊員 李宏觀:因為我深知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只有更努力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就一步步跟著練,晚上加練,然后慢慢地就到了選拔賽,感覺沒有辜負自己的付出。
雖然沒有高大的身材,小李卻在自己的靈活度上找到了優勢,在今年9月瑞典殘奧冰球世界錦標賽上,小李打進了8個進球,成為全隊進球排名最靠前的隊員之一。在他的QQ空間,有一段英文的簽名,他說這是在接觸冰球運動后,最能代表自己內心感悟的一句話。
國家殘奧冰球隊隊員 李宏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對于我來說就跟參加這個項目一樣,你打比賽你可能打不過對手,但你不可能說就是因為對手強,你就提前放棄。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要膽怯,要勇于去戰勝它。
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借助舉辦北京冬殘奧會的契機,北京市從2019年開始啟動了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專項行動。經過三年的整治,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效明顯。
目前,北京市8個冬奧競賽場館和2個冬奧村各主要客戶群無障礙流線清晰順暢,無障礙電梯、衛生間、客房等數量和比例達到了賽事運行要求,冬奧賽事和服務保障相關區域基本實現無障礙化。不僅如此,北京市全域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也在提升。
在石景山區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幾位坐著輪椅的殘疾人士正在遛彎,公園設置的無障礙通道讓他們可以方便地到達每個地方。
北京市民 滿運杰:沒有無障礙的設施,我們出來就很困難,有很多的地方我們只能是望洋興嘆。有了無障礙環境,我們能夠像健全人一樣走進這樣的公園,讓我們感覺到非常溫暖,非常貼心。
在公園里的衛生間門口,記者發現了一條特別的無障礙通道,除了輪椅可以直接進入衛生間外,入口處還設置了盲道,扶手上的盲文提示也方便著盲人朋友們進出。
北京市民 桑佩燕:一點小事,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大事。我們都是盲人,要沒有盲文的話,摸不著這塊,不去也不行,磕磕碰碰,沒準就碰到哪兒。現在感覺就是各個公園對這個細節做得特別好。
不只公園,三年專項行動期間,石景山區對小餐館、小理發店、小便民店等3000多個“七小門店”進行了無障礙改造。通過修建坡道、發放移動坡道、張貼標識、提供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合理便利。同時針對聾啞人群,在19個政務服務大廳和信訪辦都安裝了遠程在線手語翻譯機,方便殘疾人實時辦理業務。
北京市石景山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 欒偉宏:我們自己發現的問題,再通過跟老百姓溝通交談以后掌握的一些材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以后做好無障礙設施的建管并重,真正讓老百姓滿意。
不只在石景山區,三年間,北京市全域打造了100個無障礙精品示范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等示范項目。在延慶區,通過無障礙改造,殘疾人現在也可以實現登上八達嶺長城觀景臺的美好愿望。
北京市民 祁春祥: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想著去登上長城,但是從我們來說的話,自身條件約束,就是上來太難了,現在有無障礙了,也可以讓殘疾人能夠登上長城,體驗一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覺。
目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納入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11月1日,新頒布實施的《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也將助力無障礙從“設施建設”轉向“環境建設”,保障更多有需求的人共享無障礙環境。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 吳文彥:無障礙環境它是對全人群的,其實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無障礙環境。在三年專項行動里面,我們也形成了可以向全社會去提供的經驗,就是通過群眾提需、專班推動、行業定標、屬地整改、網格管護、社會評價。隨著無障礙專項行動的深入,我們也相信能夠更大范圍實現全北京市的更多的無障礙環境,讓更多的人更方便。(記者 高磊 馬力 韓文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