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回望2021年,走進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十四五”開局的首考,中國各地交出怎樣的答卷?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結構性、局部性的問題需要關注?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實招?央廣網特推出“開局十四五”系列報道,觀路徑,看成效,多角度聚焦開局之年新氣象、新思考。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達1308.84億斤,連續五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左右;進出口總值有望突破8000億元。初步預計,2021年河南省生產總值接近6萬億元。
2021年,面對特大暴雨洪澇災害與疫情等考驗,河南省統籌發展與安全,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規劃。
鄭州縱橫交織的高鐵網,米字型高鐵網基本建成(央廣網發 馬健攝)
5G+智慧農業 打造中國糧倉高產田
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2021年12月20日,正值河南省冬小麥澆灌封凍水時節,在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記者看到不尋常的澆灌方式:一望無際的麥田里,不見農民,只見一根根伸縮式自動噴灌機正給小麥精準地澆灌冬水。
尉氏縣的高標準農田里,冬小麥長勢喜人(央廣網發 劉猛攝)
這是啥高科技?“這叫‘5G+智慧農業’!你往前走,看到信號基站就明白了。”沈家村種糧大戶陸愛東指著不遠處的一座信號塔向記者解釋道。
原來,2021年年初,河南首座農田5G基站在這里落戶,通過5G技術的高帶寬、低延時、廣接入等特點,將各種先進設備和農業相結合,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便捷、精準且高效。
“總之就是一句話——高標準農田讓節水效益明顯。”尉氏縣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建設股股長劉紀鋒說。他介紹,尉氏縣耕地面積132萬畝,是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產區。
近年來,尉氏縣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常年生產糧食15億斤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尉氏縣財政更是專項投資3260萬元,完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任務,首次提出‘5G+智慧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領先理念,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實現了持續穩產增產。”尉氏縣政府副縣長趙芳表示。
尉氏縣只是河南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科技興糧戰略的一個側面。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扛牢國家糧食安全一直是河南堅守的政治責任。
這些年,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任務,河南率先在全國開展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910萬畝,把更多“望天田”變成了“高產田”,平均每畝耕地提升糧食產能150斤。
尉氏縣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抓手,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央廣網發 姬嫻祎攝)
目前,河南正在編制新一輪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到2025年,要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并打造高標準農田“升級版”,穩定保障1300億斤糧食產能,更好地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河南制造”升維“河南智造” 搶占發展“新賽道”
“月掘進超1000米,創下泥水盾構施工紀錄!”2021年12月2日,遠在境外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盾構穿越工程,傳來一則喜訊:我國自行研制的“暢通號”盾構機在2021年11月份累計掘進1003.5米,創造了泥水盾構機單月掘進里程世界紀錄。
2021年6月17日,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硬巖掘進機在鄭州下線(央廣網發 孫凱迪攝)
盾構機,全名盾構隧道掘進機,是現代隧道施工的高端裝備,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如今,國產盾構機從無到有,一步步從中國制造發展為中國“智造”,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又一“大國重器”。
而這份成果的背后,有一份來自河南的“智造”支持——總部位于河南鄭州的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裝備集團”)。
近幾年,中鐵裝備集團發展飛速,先后研制出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斷面矩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等一系列創新產品,盾構機訂單累計1300多臺,市場占有率連續九年國內第一,連續四年產銷量世界第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鐵裝備集團更是成績斐然:3月31日,世界最小直徑常壓刀盤盾構機“暢通號”下線;6月4日,世界首臺大直徑(9.53米)超小轉彎TBM“撫寧號”下線;9月14日,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硬巖掘進機“雪域先鋒號”始發……
窺一斑而知全豹,中鐵裝備集團的發展歷程是近年來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2021年1月的河南“兩會”上,河南“十四五”制造業發展目標將定調:通過5年努力,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全面挺起先進制造業“脊梁”……
2021年10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方案(2021~2025年)》,明確未來5年先進制造業發展目標和培育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萬億級戰略支柱產業集群、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目前,河南已形成以裝備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電子制造、汽車制造5大主導產業為重點,以冶金、建材、化工、輕紡4大傳統產業為支撐,以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544”現代化工業體系。到2025年,傳統產業比重降到30%左右,傳統產業新型化率達到60%,跨入新興與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
系列實驗室揭牌 賦能科技興豫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潮流,中原大地波濤洶涌,大幅度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以打造國家創新高地為目標,邁開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大步伐。
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河南全面實施的“十大戰略”之首,被寫入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標志著河南省進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第一家省實驗室嵩山實驗室正式揭牌運行。這家軍地共建的實驗室對標國家級實驗室,河南省重塑實驗室體系、搭建一流創新平臺由此拉開了序幕。
神農種業實驗室科研人員在提取小麥基因組DNA(央廣網發 河南省農科院供圖)
2021年9月23日,神農種業實驗室在河南省農科院揭牌成立。20多天后的10月20日,河南省第三家省實驗室——黃河實驗室揭牌。以神農種業實驗室為例,它的成立就是為了讓中國的田野里種上更多河南種子,讓中國人的飯碗里裝有更多河南糧食。
三個實驗室的揭牌,是河南省高位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意味著河南省在對接國家戰略科技體系力量方面,邁出了扎實、關鍵性也是實質性的步伐。
2021年,河南省加大對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力度,深入推進高校布局、學科學院、專業設置優化調整;推動產學研貫通,建立產業研究院、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等,實現主導產業、主要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標準化推廣智慧島等雙創載體,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構建一流人才政策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航拍鄭州北龍湖濕地公園和正在建設中的金融島,未來這里將成為鄭州又一個城市地標(央廣網發 李新華攝)
2021年12月24日,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在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大廈正式揭牌運營,為河南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搭建了又一重要平臺。
河南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李密科表示,2021年,河南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有望突破 600億元,再創新高。鄭州市大力推動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對推動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提升意義重大。
創新平臺建設緊鑼密鼓。2021年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儀式在鄭州舉行,又一河南科研新“旗艦”壯志起航。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是河南省全面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實實在在的舉措,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科技創新的時代動能,必將激勵更多社會力量投身于科技創新的浪潮,共同推進全省的高質量發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張占倉說。
“小區”推動“大省”開放發展
“綜保區建立后,知名企業紛紛入駐,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在深圳工作離家遠,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還享受到了同樣的工資待遇和生活福利。”陳軍說起現在的日子,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時值冬日,天藍日暖。走進位于河南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新鄭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新鄭綜保區”)內,記者見到了已在這里工作了十年的陳軍。
綜保區口岸作業區(央廣網發 新鄭海關供圖)
2011年11月4日,新鄭綜保區正式封關運行。得知這一消息的陳軍,第一時間從深圳回到了家鄉。如今,陳軍在鄭州航空港區買了房,買了車,安了家,孩子也在港區上了學。
陳軍說,現在的綜保區,工作崗位很多,高技術人才、體力勞動者等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們也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如今,與新鄭綜保區相關的配套企業超過600家,直接解決逾30萬人的就業問題。新鄭綜保區被譽為“小區推動大省”的典范和河南承接全球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發展現代物流業,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手機制造加工貿易、保稅維修、跨境電商、保稅倉儲等多種業態正在區內快速發展。
河南作為中部地區主要省份,始終堅持開放發展戰略。新鄭綜合保稅區是推動地區發展的核心發動機,運行十年來,該區以5平方公里的面積推動16.7萬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貿翻倍高速增長。
3年間,新鄭綜保區跨境電商進出口清單量和貨值增長超過4倍,跨境電商新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
據新鄭綜保區和口岸服務局口岸發展處處長李紀昉介紹,2021年1-11月,新鄭綜保區新增備案注冊跨境電商企業85家,達到846家,已形成包括電商平臺、倉儲、物流、關務等企業在內的跨境產業鏈。
據統計,2021年1-11月,新鄭綜保區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4083.3億元,同比增長16.8%。綜保區進出口值居全國綜合保稅區第2位、海關特殊監管區第3位,占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6.83%。
靠著綜保區的拉動,河南省進出口值從2011年的2056.61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6654.80億元,進出口值數年來始終位居中部地區省份第一,躋身全國前十強。2021年前11個月,河南省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7185.31億元,同比增長24.7%,已超2020年全年。河南省的開放型經濟得到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網通辦”跑出服務“加速度”
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河南,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務數據“一網通享”。推進高頻使用證照電子化和信息共享互認。
“‘快速通辦’為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特別是業務終端進企業,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部分財務支出,也減少了企業人員辦理的次數。”2021年12月27日,在鶴壁市社保服務中心大廳,天海電子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孫志勇告訴記者。
當天下午,孫志勇來辦理退休審批業務,談到企業參停保業務感觸頗深。以前辦理這些業務有時要跑三四趟,還要提供各種材料。現在有了數字證書后,特別方便,企業在線上就能完成業務辦理了。
鶴壁市居民在社保服務中心用身份證自行辦理業務(央廣網發 楊波攝)
在服務大廳辦完靈活就業參保和異地養老轉移的居民竇粒源告訴記者,現在(服務)大廳推出打包辦業務,兩項業務一起辦理,一趟就辦完了。
據鶴壁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楊奇峰介紹,以前群眾申報工傷待遇要帶著資料跑多個部門審批。現在群眾直接帶資料到工傷科申報,工傷科審核通過后轉交前臺受理,受理直接推送至業務相關科室經辦審核,辦結后即可進行結算。群眾不用再跑多個地方遞交、審批材料,在服務大廳就可以一次性辦結所有業務。
據悉,2021年鶴壁市“快速通辦”共取消證明材料6項、公共服務事項申報材料43件;在人社系統政務服務234項中,即辦件達到148項;所有事項承諾時限壓縮比為82.98%。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2019年,河南省新社保系統上線后,清事項、減材料、壓時限,實現了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2021年河南省人社部門行政職權下放至25項,減少了68.4%,行政許可從13項減少到6項;取消證明材料125項,實現21項重點民生納入全省100項“一證通辦”事項中;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平均壓縮70%;重點行政許可辦理時限壓縮95%,其中63%實現現場即辦,省本級227個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
開局即沖刺,穩中求進、厚積成勢。這一年,河南省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推動新發展格局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鄭州都市圈擴容、將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啟動南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一大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舉措,讓河南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育先機、開新局。
奮楫爭先的河南,在更加出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