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黃河生態、牽掛沿岸發展。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他飽含深情地說:“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近年來,我走遍了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 2021年10月20日到21日,他來到黃河奔向大海的最后一站——黃河入海口,實地了解這里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看望他牽掛的黃河灘區搬遷群眾。
這里是離黃河大堤不遠的山東省東營市楊廟社區,新春時節,社區居民正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新年的祝福。
許福華今年66歲,祖孫三代,一家6口人。今年是他們搬到楊廟社區過的第六個春節。過去的一年,他最難忘的是10月21日,總書記來到了他們家。
許福華說:“當時一說是習主席到我家來,很緊張。真坐到這里,他問什么答什么,就感覺不緊張了。習主席先到衛生間,又到餐廳,我敞開冰箱給他看看,又上臥室去。”
在客廳,習近平同許福華一家三代人圍坐交談。許福華給總書記看了搬遷以前老房子的照片。
許福華說:“那時候住的老房子出入不方便,夏天出來一腳泥,一身土,交通也不方便。”
作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社區,楊廟社區現有居民1535戶4792人。政府投入了5.6億元,2016年底全部搬遷入住。搬遷前,許福華和鄉親們在黃河灘區避水房臺上居住了30多年。
許福華說: “他又問了問上了樓以后有什么感受?我說搬到樓房感覺確實好,冬天地暖不貴,10塊錢一平,夏天安著空調,冬天凍不著,夏天熱不著。”
搬遷到楊廟社區,許福華一家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和兒子許建峰分到了兩套房,一套三室兩廳120多平方米,兒子兒媳和孫女住,自己和老伴住在另外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兩套房子市場價55萬元左右,通過政府補貼,他們一家只花了20萬。
過去的5年,山東省累計投入370多億元,全面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幫助60多萬像許福華一樣的灘區群眾圓了千百年來的“安居夢”“小康夢”。
在許福華家,總書記還特別關心他們家搬遷后的家庭收入。
許福華說: “問到家庭收入,一年十七八萬,總書記說這收入挺可觀的。”
許福華的兒子在企業上班,兒媳在社區合作社找到了工作,老兩口還打零工掙錢,以前黃河灘區的土地流轉后每年還有收入,他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物業服務周到,社區里有幼兒園,他的小孫女在那里上學,還有衛生室,感冒、打針、拿藥都很方便。
為了讓搬遷群眾住得安心,當地政府加強了社區服務。在楊廟社區便民服務站窗口,有32個事項能在當場辦完,還有40多個事項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幫辦代辦,不用群眾再跑腿。楊廟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人口的四分之一,社區還特意開辦了價格實惠的老年餐廳,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溫暖午餐。總書記評價老年餐廳的菜品適合老人,不比城市的差。
搬進新社區,群眾有沒有工作,總書記同樣牽掛。楊廟社區新辦了果蔬種植、草編等6家合作社,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社區居民劉愛英就在金岸草編加工合作社找到了工作。總書記來合作社時,劉愛英正在編織書架。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居民劉愛英說:“總書記進來我們很激動,他說你們編這個東西編多長時間了,我說將近三年了。這一個多少錢?一月能收入多少錢?我說一個月能收入一千五百左右,夏天這里有風扇,冬天有地暖,在家門口能掙上錢,哪兒有這好事。”
在楊廟社區,總書記一路走一路問,要求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目前,楊廟社區正進一步細化服務措施,打造智慧社區,發展電商產業,進一步拓寬搬遷群眾的就業機會。
黃河灘區的老百姓牽動著總書記的心,黃河的安瀾也牽動著總書記的心。黃河入海口就在楊廟社區所在的東營市,在東營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還來到黃河入海口,憑欄遠眺,察看河道水情。當時黃河下游山東河段剛剛經歷30多年來最大的秋汛洪水。
黃河河口管理局局長裴明勝說:“總書記到這里以后,我先給總書記匯報了當前的防御秋汛情況,又匯報了一下水量、含沙量和入海流量情況。他說了一句,我從上游、中游、下游,今天到了這里,看到水安瀾入海,心里已經很踏實了。”
黃河流經9省區,行程5400多公里來到東營,攜帶泥沙最后在入海口處沉積,造就了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這里也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全球性保護價值和國家代表性。1992年,這里設立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0平方公里。黃河三角洲的生態保護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委書記茍宏水說:“他非常細致,也非常專業,他看了翅堿蓬這個圖,說是不是每年都需要修復,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嗎。當時我們同事匯報的時候,創新了一些生態修復的方式,還是以自然恢復為主,探索了有黃河特色的生態修復模式,形成了依次修復、自然演替、長期穩定的良好濕地修復效果。總書記聽后非常高興。”
為了保護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東營這幾年退耕還濕、退養還灘七萬兩千多畝,開展水系連通、濕地修復等工程。2017年以來自然保護區恢復濕地面積188平方公里。良好的棲息環境,每年吸引幾百萬只鳥兒在此遷徙、越冬,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主任劉靜說:“當講到東方白鸛,我們根據它的生活習性打造人工巢的時候,總書記非常感興趣,而且笑著說你們為東方白鸛造的安居工程,是不需要花錢的安居工程,免費的安居工程。”
總書記還十分關心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要求科學論證、扎實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規劃總面積3523平方公里,是全國首個陸海統籌型的國家公園。目前,自然保護區已經完成了黃河口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編制,進入創建實施階段。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許明德說:“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開展了黃河口國家公園的創建工作,持續推進濕地修復,進一步提升智慧化保護管理水平。”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習近平東營考察調研的第二站。黃河三角洲農高區以鹽堿地為特色,鹽堿土壤面積占區域內國土總面積的84%,是我國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
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高區二級巡視員羅守玉說:“總書記走到這兒以后,問這是什么品種,耐鹽量多少,畝產多少。問了這些之后彎下腰,摘幾個豆角,豆角剝開以后放到嘴里咬了咬,這個大豆不錯,還有一周時間就能收獲了。從這兒就能看到總書記確實對農業熟悉,是個老把式,令我們佩服的老把式。大國領袖為民的情懷,關心農業的情懷,讓我們敬佩心情油然而生。”
黃河三角洲野生大豆資源豐富,野生大豆耐鹽耐旱、抗病性強。我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具有開發潛力的有5.5億畝。總書記很關注利用野生大豆選育耐鹽堿大豆品種。
羅守玉說:“大豆每年對外依存度、進口量相當大,如果在鹽堿地上能夠搞大豆生產、種植大豆,對于減少國家大豆進口,保障糧油安全,乃至飼料糧安全,保證肉蛋奶的供應,都非常有戰略意義。”
總書記到來時,大豆育種專家徐化凌和助手正忙著采摘種子樣品。去年,他的30多畝實驗田里種植了500多個用野生大豆做父本選育的大豆品系。為了篩選耐鹽堿又高產的新品種,徐化凌已經努力了十幾年。
徐化凌說:“我們用栽培大豆作母本,用野生大豆作父本,經過雜交回交十幾年,培育出了一個既耐鹽又高產的系號,今年這個系號到海南去加代繁殖了,明年可以參加國家的大豆區實驗。”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去年12月,黃河三角洲農高區邀請國內頂尖科研團隊,成立耐鹽堿大豆產業技術研究院,準備在耐鹽堿大豆的育種、種植和推廣方面進行全產業鏈發展。
羅守玉說:“下一步我們將扛牢鹽堿地綜合利用的大旗,擔當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千里黃河灘,舊貌換新顏。離開楊廟社區時,總書記的深情祝愿,久久溫暖和激勵著黃河灘區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