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廠房中拍攝的制造中的軌道交通裝備牽引系統(2021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 攝
前不久,我國首列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磁浮3.0列車成功測試。這列外形炫酷、貼地“飛行”的磁浮列車,產自湖南省長株潭都市圈制造名城株洲市。
軌道交通與裝備制造,是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托起的兩大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示范區成立以來,以“敢為天下新”的精神投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超級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深海、空天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研制出最強起重能力履帶起重機、硬巖盾構機等“大國重器”。
新銳力量 創新主體活力迸發
北京冬奧會點火儀式上,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電動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將運動員送向火炬臺。作為從“小作坊”成長起來的“小巨人”,“星邦智能”擁有裝備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數字化智能工廠。
3月初,致力于種業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岳麓山實驗室在長沙開工建設。“湖南在種業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人才、技術和條件優勢,具備建設實驗室的良好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說。
高新企業和創新平臺的發展,從不同側面折射長株潭科技創新主體活力迸發的新貌。截至2021年底,長株潭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達6756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0余家。與此同時,位于長株潭的國家級創新平臺達12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則有19家。
根據中南大學“三高四新”戰略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昶團隊的研究,長株潭都市圈擁有的全國百強園區、“獨角獸”企業數位居全國前列,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數字經濟規模與占GDP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居于領先水平。
參觀者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參觀中聯重科展出的產品(2019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穎模式 生態建設激勵創造
在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劉淵教授團隊正持續深化新型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研究。“微觀世界”的創新,為“后摩爾時代”半導體器件性能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湖湘文化有‘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探索精神,湖南注重營造鼓勵創新、創造的生態,讓科研人員埋頭攻關更有底氣和干勁!”劉淵說。
湖南大學劉淵教授(后左)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2021年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 攝
記者采訪了解到,湖南在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第一生產力”的高位推動,有深化改革、優化環境、集聚人才的新穎模式: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湖南加大對產學研深度合作領域創新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孵化器以及后補助支持力度,支持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和創新環境建設項目,長株潭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辦研發機構覆蓋率接近100%。
——以財政“小投入”撬動社會“大資金”。近年來,湖南省級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30%以上,財政資金引導比達1:14,通過集中使用有限資源,凝聚“握指成拳”合力。
——重構科技計劃管理模式。湖南將執行、監督和統籌規劃三項職能分離,推動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從“相馬”向“賽馬”轉變。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建立“卡脖子”技術人才需求目錄和靶向引才、專家薦才等機制,構建梯次完備的人才體系。
科研生態建設,促使長株潭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中形成了創新氛圍。相關研究顯示,去年長沙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40件,位居中部省會城市前列。
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觀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果展上參觀(2021年9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型動能 成果轉化利國惠民
自動避讓行人或障礙物,虛線變道超車,處置復雜突發路況、行進中作業……在長沙的部分街區,一輛輛融合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技術的電動智能網聯汽車“Robotaxi”、自動駕駛公交車、無人駕駛零售車、環衛機器人能自動完成上述動作。
“從平時定位、打車、快遞查詢、公交信息、旅游,到應急條件下預警、搜救,乃至未來在無通信網絡情況下接收和發送文字、語音消息,北斗已經無處不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長沙金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國強說。
在湖南省長沙市,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行駛中(2020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戚曉毅 攝
在湖南大學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使用自主“中國芯”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正為疫情防控提供不間斷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支持。“超級計算機為第一時間尋找密接人群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心總工程師、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卓說。
“北斗”“天河”的亮眼表現,是長株潭新興科技成果利國惠民的縮影。眼下,在長株潭研制的高通量新冠核酸快速檢測試劑、分子移動核酸檢測分析儀等產品或設備正為全球抗疫發揮作用;重金屬廢水生物處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關鍵技術為湘江治理貢獻力量……
“長株潭以全省14%的國土面積、22%的人口,創造了42%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這一經濟現象背后的支撐引領,很大程度上來自長株潭所集聚的創新平臺、高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科研成果。”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志堅說,“作為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株潭將加快建設新型實驗室體系和技術創新中心體系,‘自主創新的長株潭新現象’未來可期!”(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 劉芳洲 謝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