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工作團隊在總導演張藝謀的工作室展開了為期一周的創意討論會,在此之前,導演團隊已經確定了減半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五環如何呈現的創意基本形成。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 張藝謀:五環呈現是歷屆奧運會規定動作,導演團隊都是比拼這個創意,這次因為是冬奧會,所以我們很早就想到這樣的一個方案,一直進行不斷地打磨。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一張鋼絲線編制的巨型網拉起了一顆璀璨的星光五環,在鳥巢留下了一個夢幻的經典瞬間,但運動員的入場式給導演團隊留下了一點遺憾。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 常宇:藝謀導演說算是個小小的遺憾,08年的時候入場式的背景是比較簡單的,運動員就是從這邊場口上來這么走了一下,然后就轉過去站在場地中心了。后來我們看比較明顯的是2010年溫哥華的冬奧會,他給運動員入場口做了一個東西,然后上面一個小的五環也很小,當時轉播的時候盡可能找能看見運動員也能看見小的五環的角度,至少他給我們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覺得路上還可以做成這樣。
2020年10月份,總導演張藝謀以視頻的方式向國際奧委會匯報了創意方案。
張藝謀:黃河之水然后迅速凝結成為一個冰一個水,立起來叫水立方,接著變成冰立方,接著就是24道激光去雕刻它,雕刻出冬奧會的全部歷史,到2022北京亮相,接著轉換節奏,24道激光就雕刻,然后把五環雕刻出來,直接接運動員入場式。
國際奧委會認可創意方案的同時,對五環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 常宇:國際奧委會問我得確保安全,因為我所有運動員都從你這個五環底下走過去,你要有任何閃失,那就麻煩了。我說我們現在有三個宇航員在天上,生產這五環,就跟生產太空站的是一個單位,我認為他們能行,我們這五環肯定沒問題。
創意基本形成之后,藝術語言開始轉換為技術語言。2021年3月鳥巢不再對外開放,開始了地面舞臺系統的搭建。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余位視覺設計師組成了一個視覺創作團隊。
黃河之水要呈現出什么樣的水的效果,還需要視效團隊繼續深化,導演團隊則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
5分鐘的五環展示環節,除了裝置、視頻與激光的咬合,導演團隊決定增加一些表演元素與之配合,為了測試視頻和激光的效果,一個等比例的冰立方開始在航天15所的實驗基地搭建。
一個14米高22米長7米寬的立方體,在6面LED屏的包裹下呈現了出來。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副部長 劉懿敏:14.25米高物理拋冰對這個方案的可行提出了質疑,然后提出了新的方案的確定。
這一次試驗讓導演團隊對原本設計的14米高的冰立方尺寸提出了質疑。4天之后,技術團隊迅速在國家體育場模擬了一個立方體,再次試驗冰立方的高度。
經過了兩次試驗論證,冰立方的尺寸最終確定在鳥巢進行搭建,而藏在冰立方里的五環也開始了單環的發光效果測試。
三噸重的五環在國家體育場演出舞臺的底艙組裝完成,迎來了在排練中的第一次亮相。
在五環呈現后,導演團隊加入了一個由冰墩墩演員推冰壺,打開中國門的表演。
入場式中五環懸吊的高度還需要進一步調試,物理碎冰的效果也需要再一次測試。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分場導演 王醒:他那個開倉活門拋出一個冰之后,他再拋出來就卡在那了,所以就一直扔不出來。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副部長 劉懿敏:多一個動作,多一個操作就多一道風險。基于這兩方面考慮,當時這個視頻效果做得也非常好了,這樣最終確定了完全的節目最后4分半左右,最后呈現的這樣子基本上沒有一個人。
為了降低裝置配合之間一切可能的風險,五環懸掛的時機也在優化。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副部長 劉懿敏:威亞和升降的操作,這兩個怕不協調,出現相互撞這種風險,五環在冰立方里升到最高點,再掛的威亞就把這耦合動作變成單一的動作了。
物理碎冰的風險讓導演團隊決定完全依靠視頻的仿真效果來呈現碎冰。
多媒體和裝置聯動的精準咬合是五環完美呈現的關鍵,也是最大的難點。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 常宇:整個的屏幕的這些設備升降的機構和控制播放控制,這三個東西必須得無縫銜接,才能展現成這樣,其實這個挑戰也很大。
一周之后的合練,視頻和激光的配合又出現了問題。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頻總監 王志鷗:在這短短幾十秒里面我們要畫幾萬個分鏡,它所有點在上面的這個位置信息變成一個數字信息。
到底用激光點勾勒出什么?視效團隊嘗試了很多種方案。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覺設計師 何輝:對人形的一個勾勒,后來對字的勾勒,然后對冰立方的勾勒,然后現在是線條的一個勾勒,因為它是更重要的還是要表現這種激光勾勒的流動性。
雕刻時光的呈現最終確定為用激光勾勒運動線條。同時6位未來冰球隊的運動員上場與影像冰球擊打互動,冰球在視頻空間中反復撞擊后,冰立方漸漸碎裂,破冰呈現五環。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音樂總監 趙麟:五環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個作品,一直在改,寫電影一樣的音樂和畫面之間的配合,這是互相之間的咬合,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1月22日,一場大雪過后的國家體育場迎來了第二次帶妝彩排,所有細節在不斷優化的同時,演出的裝置設備也迎來了一次天氣的考驗。作為升降裝置的技術負責人,何冠杰在彩排前兩個小時再一次來到了地倉。
每次彩排前技術團隊需要對驅動、供電、升降軌道、顯示設備、通信系統等逐一地確認狀態和參數,以確保裝置的安全。除此之外,在冰立方裝置的內部還有一個需要確認的細節。
冰立方升起活門打開之后,4位操作人員需要在威亞下降的過程當中,迅速將5環掛帶掛上,掛鉤的這個動作是地面舞臺系統唯一需要人來操作完成。
一個重達3噸的冰雪五環,由兩根18毫米粗,安全承載系數超過5環重量12倍的鋼絲繩懸吊,從冰立方裝置內部升起。
距離開幕式正式演出還有13天,導演組決定替換冰墩墩的服裝,有道具組嘗試一種發光效果更好的服裝。
冰墩墩的服裝亮度需要在地屏上從轉播機位里得到確認。
道具組用5天5夜趕制出來的服裝得到了導演的確認,但對冰墩墩演員來說,還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的衣服。
6個冰墩墩的加入給這個充滿力量科技感的五環展示帶來了一些可愛靈動的元素。他們上場的時間很短,只需要完成一個與視頻配合推開中國門的動作,但不到一分鐘的展示,他們已經排練了三個多月時間了。
正月初一,距離開幕式還有三天時間,鳥巢里最后一個排練日,每個節目都在抓緊最后一小時的排練時間。6位冰墩墩的演員還有30分鐘的排練機會,每次上場前他們都需要至少半小時來穿這身衣服。
因為轉播鏡頭的需要,中間兩只冰墩墩必須由主席臺上場口改為兩側,位置的改變意味著距離、時間和速度都必須改變。
深夜零點的鳥巢依舊是燈火通明的排練,時間也來到了2月2日,開幕前最后一個彩排日。
這是改變了出場位置的冰墩墩在正式演出之前唯一的一次演練的機會。30秒鐘的演出時間,轉播機位里也不會有任何特寫鏡頭,冰墩墩們順利完成了最后一次彩排演出。
也是在這一天,開幕式最后一次彩排,參與國際傳遞環節的各界代表齊聚鳥巢,航天英雄景海鵬和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都是第一次參加演練。
張藝謀:人民傳遞國旗的理念也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因為國旗入場或者叫升國旗之前有一個簡短的入場,怎么展示國旗也是一直是煞費苦心,冬奧會開幕式上很多點上強調了人民性,所以我就希望是這么兩排人,都是由各行各業普通人,56個民族的代表以及國家楷模和精英,國家功勛的獲得者等等。所有的優秀的人和普通的人組成了人民這樣的一個概念。
首先是由12名少年兒童手舉國旗入場,然后傳遞給各界代表,整個傳遞過程伴隨著現場《我和我的祖國》的小號獨奏,看似簡單的一個過程,但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用心。
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黨總支書記 盛阿偉:他說要慢慢地上去要尊重他,接過來再慢慢地放下去,既要有尊重敬畏之心,又要有微笑的表情。
參與國際傳遞環節的是176名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他們當中有醫護人員,有鐵路職工,有街道基層干部,有普通的志愿者,新疆大叔買買提江·吾買爾,排練時有點悶悶不樂,他的勛章落在了伊犁家中。
演練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大家熟悉傳遞的速度,根據耳機里導演的口令,盡量在音樂結束的時候將國旗傳遞到國旗班手中,這一次演練的傳遞速度就有點慢了。
經過幾次排練,大家對傳遞速度的控制越來越好,晚上彩排時和音樂配合就很成功,買買提江惦記的勛章也在開幕式前一天拿到了。
張藝謀:我們的祖國的下一代打開國旗,然后遞給了人民,用一個小號手來吹膾炙人口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國》,就希望傳遞國旗的環節能在感情上打動大家。這種傳遞國旗我覺得是讓普通人和國旗距離非常近,讓他有一種接觸,有一種人和國旗的感情能得到很好的一個表現。
距離開幕式還有一天,所有演員休息調整一天,國家體育場變得有些冷清,技術團隊特意要求導演組配合加了一次技術聯排,確保萬無一失。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分場導演 王醒:和技術團隊磨合了非常多的時間,雖然都見不著面,但天天在口令里面見面,依靠技術就是依靠團隊來整體咬合這樣的一個視覺、機械、燈光,所以這個節目是含金量很高的。
聯排結束后,技術團隊走上地面舞臺,再次確認五環的回落情況。
冬奧會開幕式地面舞臺系統技術負責人 何冠杰:下落過程中對每一個發光的擴散板的效果,還有一些像素的細節進行最后的確認,在心理上面讓自己更放心一點,最后的這種查漏補缺,看能不能再發現一點蛛絲馬跡。
冬奧會開幕式冰立方項目副經理 趙勁彪:平時工作我們都在地倉,很少在臺面和五環這么親密的接觸,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晚跟它合個影,希望它明天能驚艷全世界。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五環項目施工經理 林春海:從我們接到命令整整是360天,時間過得很慢也很快,很多的心酸,今天看到五環掛在這里,用言語表達不出來,就那么美麗的東西擺在這里了。
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破冰寓意著打破隔閡、互相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