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們都有自己的家庭
但在民族大義面前
他們果斷舍小家、為大家
他們的絕筆信中
有矢志報國的豪邁
也有對親生骨肉的深愛!
她的兩封信,寫滿對孩子的牽掛
大革命失敗后,身在蘇聯的趙一曼不顧身孕,向黨組織申請回國工作。回到上海后,趙一曼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了革命事業,趙一曼只能將孩子寄養在親戚家。
送走兒子前,趙一曼抱著孩子來到照相館拍下了合影。她把照片寄給孩子的爸爸并附信說:
別離很久,想念很深,你的兒子誕生了,我們一切都很好,不必掛念,望你珍重。
這封信是她留給丈夫的最后一封信。從此,一家三口天各一方。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趙一曼主動請纓奔赴抗日前線。1935年11月,在與日軍的一次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轉移被俘。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火車,受盡酷刑的她已經沒有一片指甲。她顫抖地寫下給兒子最后的話: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
字字泣血,訴不盡母親對孩子的牽掛。有著豐富隱蔽戰線工作經驗的趙一曼,又寫下一封頗具迷惑性的信:
母親到東北來找職業,今天這樣不幸的最后,誰又能知道呢?你的父親到東北來,死在東北,母親也步著他的后塵。我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就是母親最后的一線希望。
趙一曼寫完這兩封遺書后不久,被日軍殘忍殺害,年僅31歲。
他的五言詩,盡顯赤膽忠魂
呂惠生,出生于1902年,大學畢業后他曾加入國民黨。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呂惠生憤然退出國民黨。1941年,呂惠生出任無為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并于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了革命活動,祖上留下的家業被呂惠生變賣殆盡,就連住所都是租的。對此呂惠生寫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勝則我全家存,革命敗則我全家亡,此已為明顯不易之鐵的事實,我何他慮?!”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爭取和平,中國共產黨做出讓步,撤出皖中等根據地。呂惠生撤離途中遭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盤查,不幸被捕。
獄中的呂惠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依舊鼓勵著難友:
我雖困于獄中,但在我的思想中,仍然不斷地思念著同志們的奮斗精神,總期望著你們的勝利與成功。我直到現在,革命熱情仍和從前一樣。
呂惠生將滿腔赤忱化作一首五言詩:
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
殘酷開敵后,攀攘展民猷。
八載堅心志,忠貞為國酬。
且喜天破曉,竟死我何求?
先烈們的絕筆盡顯赤膽忠魂,
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也會在先烈絕筆的激勵下,
前赴后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