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餐廳推出“掃碼點餐”,這看似便捷的服務,卻并沒有得到所有消費者的認可,很多人認為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
近日,四川德陽市一名消費者在火鍋店就餐時被要求掃碼點餐,消費者認為該店獲取的諸如手機號、生日、姓名、通訊錄等信息與餐飲消費無關,侵犯其個人信息。四川德陽旌陽區法院審理了該起案件,法院審理后,判決餐廳停止侵權。記者在成都市的一些餐廳走訪發現,每張餐桌上都貼有掃碼點餐的二維碼,而在掃碼后,手機就進入到一個小程序。
記者:這個授權是什么意思,必須要點嗎?
店員:對,點它一下。
記者:不授權不行嗎?
店員:可以啊,你點旁邊就行了。
記者:點不了。
操作中,雖然店員指導可以不點授權,但當記者不點擊授權選項時,就無法進入點餐界面,無奈之下記者只能選擇授權。
記者:授權之后是授的什么權限?
店員:綁定到微信上面,它會積分。
記者發現,在掃碼之后,消費者被獲取的主要是微信昵稱、頭像以及位置信息,而在一家店的掃碼點餐小程序上,記者注意到一份隱私保護指引,其中提到:開發者將在獲取你的明示同意后,收集你的微信昵稱、頭像、位置信息、手機號、使用你的相冊(僅寫入)權限。承諾不會主動共享或轉讓你的信息至第三方,不會對外公開披露你的信息。
消費者:很少用手機點餐,感覺隱私萬一泄露,你手機號碼萬一泄露,會發一些信息之類的。
其實在2021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就“掃碼點餐”的問題在官網發文。中消協認為,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限制消費者權利的工具,不應成為攫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借口,更不應成為阻礙大眾消費的壁壘。
上海錦天城(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喻娟:有的商家在“掃碼點餐”時強制消費者關注公眾號,使消費者被動地授權其獲取微信頭像、昵稱、地區和性別等個人信息,而這些信息與點餐并無任何關聯,該行為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侵犯了消費者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