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積淀了厚重底蘊,勃發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立民族文化之根,鑄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發展之道,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宣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明的精華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在守正創新中開拓中華文化發展的新境界。
守護民族文化之根脈,飽含對歷史文化的敬畏和責任。在河北正定保護元代名碑,在福州城市建設中保護“三坊七巷”,在浙江關停石礦保護良渚遺址,習近平一直注重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重視文化遺產的傳承,到加強自然遺產的保護;從推進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到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對賡續中華文脈、發展中華文化的思考和實踐不斷深化。在總書記的引領推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融入國民教育和百姓生活,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迸發,呈現“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生動景象。從歷史走向未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自覺,踐行“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肩負起莊嚴使命:“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后人。”
運用中華文化之精髓,見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與歷史自信。禮序乾坤、樂和天地的傳統,賦予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以倫理的力量,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益成熟定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勵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融通與運用、對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吸納與借鑒、對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傳承和升華,閃耀著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不僅為推進新時代民族復興事業注入強大思想力量,也為破解全球性問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鑄就民族精神之魂,凝結著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底蘊的深邃思考。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論是以“中國夢”喚醒中國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還是將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創造性凝結于核心價值觀中,推動形成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社會風尚,習近平總書記以文培元、凝神鑄魂,不斷增強國民的志氣、骨氣、底氣,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不忘本來,才能開創未來。讀懂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文化情懷,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厚植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必將激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