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封面、飄口燙金、染紋紙環襯、書口刷紅……這是一本富有法國啟蒙時期書籍裝幀特征的珍貴典籍,但其記載的內容,卻是2000多年前中國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
新華社記者 張爽 攝
翻開這本書的棕色封面,扉頁上有淡淡的字跡,作者弗朗索瓦·貝尼耶在開篇的“致讀者”一文中寫道,該書是“作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
這部法文版《論語導讀》是一份國禮。
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
馬克龍先邀請習近平來到會客廳。“這是法國的一位漢學家幫我們找到的。”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桌上一本書,臉上透著自豪,“這本書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伏爾泰、孟德斯鳩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聽了馬克龍總統介紹,習近平主席說:“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這份國禮的選擇是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提議的。吉美博物館圖書室主任克里斯蒂娜·克拉姆羅蒂說,以此為國禮巧妙而細膩地展示了兩國歷史悠久的友好關系。
隨后,這本珍貴的典籍不遠萬里來到了它思想的故鄉。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了典藏儀式,續寫元首外交引領文化交流的佳話——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論語》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不少學者將孔子和蘇格拉底相提并論。
“《論語》豐富的思想內涵及其所代表的東方文明的世界觀和哲學體系,讓更多歐洲學者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說,“總書記當場決定將這本書入藏國圖,成就了文明交流的佳話。”
新華社記者 張爽 攝
作為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寫本,國圖為《論語導讀》“量體裁衣”,定制了無酸保存盒,存放在恒溫恒濕的善本庫房內。
除了《論語導讀》,國圖目前還有《論語》的24個文種、大約260部譯本,構成了《論語》對外傳播的版本譜系。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份珍貴的寫本,國圖特意為其舉辦專題展覽,同時展出《論語》在日本和朝鮮的刻本,以及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譯本,反映出儒家經典當時在世界范圍的傳播情況。
“一部《論語》,藏著中國人的精神根脈”“儒家經典,是世界讀懂中國文明的密碼”……觀眾留言中滿是自信與自豪。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拿起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總書記一邊翻閱一邊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在總書記心目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總書記珍視《論語導讀》的故事,是守護文明薪火、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示范,映照中華文脈在兼容并蓄中賡續傳承、弘揚光大。”熊遠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