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南方早稻收割時間與汛期重疊,如果烘干跟不上,收回的稻谷在高溫作用下,會發生霉變,造成減產。針對這一問題,湖南益陽今年進一步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補齊水稻烘干“短板”,穩定農民種植收益。

在湖南益陽資陽區,當地種糧大戶李志強今年種植了250多畝早稻。這邊開鐮收割,另外一邊就把收回的稻谷直接運至專業烘干廠。李志強再也不用擔心,早稻收割期間遭遇雷雨天氣了。
作為早稻生產大市,湖南益陽今年安排財政資金5.1億元,用于推進現代化耕種,其中重點推動補齊水稻烘干“短板”。資陽區今年就新增了11臺稻谷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達2500噸,烘干后的稻谷直接進入智能鋼板倉存儲,能夠覆蓋到當地85%的水稻種植戶,大大縮短了早稻產后晾曬的時間。
今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南方各省份,對履帶式收獲機械、耕整地機械、高性能水稻移栽機械以及育秧和烘干成套設施裝備加大補貼支持力度,夯實南方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基礎。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 王甲云:我們緊緊抓住早稻機收、產地烘干、晚稻機械化育插秧三個重點環節,進一步增加先進適用農機裝備供給,提前做好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千方百計加快機收機種進度,確保早稻適時收獲、晚稻及時栽插。